本文目录:
- 1、五帝本纪的黄帝纪
- 2、史记里记载着一句有关大禹治水的话是什么?
- 3、’ title=’史记 鲁周公世家第三>’>史记 鲁周公世家第三>
- 4、《史记》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(4)
- 5、初中文言文 南人与北人 翻译
- 6、《孝经》诗解8孝子之丧亲
五帝本纪的黄帝纪
黄帝者1,少典之子2,姓公孙,名曰轩辕3。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4,幼而徇齐5,长而敦敏,成而聪明6。轩辕之时,神农氏世衰7。诸侯相侵伐,暴虐百姓,而神农氏弗能征。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,以征不享8,诸侯咸来宾从。而蚩尤最为暴,莫能伐9。炎帝欲侵陵诸侯,诸侯咸归轩辕。轩辕乃修德振兵10,治五气11,艺五种12,抚万民,度四方13,教熊罴貔貅貙虎14,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15。三战,然后得其志16。蚩尤作乱,不用帝命17。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,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18,遂禽杀蚩尤19。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,代神农氏,是为黄帝。天下有不顺者,黄帝从而征之,平者去之20,披山通道21,未尝宁居。
东至于海,登丸山22,及岱宗23。西至于空桐24,登鸡头25。南至于江,登熊、湘26。北逐荤粥27,合符釜山28,而邑于涿鹿之阿29。迁徙往来无常处,以师兵为营卫30。官名皆以云命,为云师31。置左右大监,监于万国32。万国和,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33。获宝鼎,迎日推筴34。举风后、力牧、常先、大鸿35以治民。顺天地之纪36,幽明之占37,死生之说38,存亡之难39。时播百谷草木40,淳化鸟兽虫蛾41,旁罗日月星辰水波42土石金玉43,劳勤心力耳目,节用水火材物44。有土德之瑞,故号黄帝。45
黄帝二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。46
黄帝居轩辕之丘47,而娶于西陵之女48,是为嫘祖49。嫘祖为黄帝正妃50,生二子,其后皆有天下:其一曰玄嚣,是为青阳51,青阳降居江水52;其二曰昌意,降居若水53。昌意娶蜀山氏女,曰昌仆,生高阳,高阳有圣德焉54。黄帝崩55,葬桥山56。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,是为帝颛顼也。 帝颛顼高阳者1,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。静渊以有谋,疏通而知事;养材以任地2,载时3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义4,治气5以教化,絜诚以祭祀。北至于幽陵6,南至于交阯7,西至于流沙8,东至于蟠木9。动静之物10,大小之神11,日月所照,莫不砥属12。
帝颛顼生子曰穷蝉13。颛顼崩14,而玄嚣之孙高辛立,是为帝喾。 帝喾高辛者1,黄帝之曾孙也。高辛父曰蟜极2,蟜极父曰玄嚣,玄嚣父曰黄帝。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,至高辛即帝位3。高辛于颛顼为族子。
高辛生而神灵,自言其名4。普施利物,不于其身。聪以知远,明以察微。顺天之义,知民之急。仁而威,惠而信,修身而天下服。取地之财而节用之,抚教万民而利诲之,历日月而迎送之5,明鬼神而敬事之6。其色郁郁,其德嶷嶷7。其动也时,其服也士8。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9,日月所照,风雨所至,莫不从服10。
帝喾娶陈锋氏女11,生放勋12。娶娵訾氏女,生挚13。帝喾崩,而挚代立。帝挚立,不善14,而弟放勋立,是为帝尧。 帝尧者1,放勋2。其仁如天3,其知如神4。就之如日5,望之如云6。富而不骄,贵而不舒7。黄收纯衣8,彤车乘白马。能明驯德9,以亲九族。九族既睦,便章百姓10。百姓昭明,合和万国。
乃命羲、和11,敬顺昊天12,数法13日月星辰14,敬授民时15。分命羲仲,居郁夷,曰旸谷16。敬道日出,便程东作17。日中,星鸟,以殷中春18。其民析,鸟兽字微19。申命羲叔,居南交20。便程南为,敬致21。日永,星火,以正中夏22。其民因,鸟兽希革23。申命和仲24,居西土25,曰昧谷26。敬道日入,便程西成27。夜中,星虚28,以正中秋29。其民夷易,鸟兽毛毨30。申命和叔;居北方,曰幽都31。便在伏物32。日短,星昴,以正中冬33。其民燠,鸟兽氄毛34。岁三百六十六日,以闰月正四时35。信饬36百官,众功皆兴。
尧曰:“谁可顺此事?”37放齐曰:“嗣子丹朱开明。”38尧曰:“吁!顽凶,不用。”39尧又曰:“谁可者?”讙兜曰:“共工旁聚布功,可用。”40尧曰:“共工善言,其用僻,似恭漫天,不可。”41尧又曰:“嗟,四岳42,汤汤洪水滔天,浩浩怀山襄陵43,下民其忧,有能使治者?”皆曰鲧可44。尧曰:“鲧负命毁族,不可。”45岳曰:“异哉,试不可用而已。”46尧于是听岳用鲧。九岁,功用不成。47
尧曰:“嗟!四岳:朕在位七十载,汝能庸命,践朕位?”48岳应曰:“鄙德忝帝位。”49尧曰:“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。”众皆言于尧曰:“有矜在民间,曰虞舜。”50尧曰:“然,朕闻之。其何如?”岳曰:“盲者子。父顽,母嚚,弟傲,能和以孝,烝烝治,不至奸。”51尧曰:“吾其试哉。”52于是尧妻之二女53,观其德于二女54。舜饬下二女于妫汭55,如妇礼。尧善之,乃使舜慎和五典56,五典能从。乃遍入百官,百官时序。宾于四门,四门穆穆,诸侯远方宾客皆敬57。尧使舜入山林58川泽,暴风雷雨,舜行不迷。尧以为圣,召舜曰:“女谋事至而言可绩,三年矣59。女登帝位。”舜让于德不怿60。正月上日61,舜受终于文祖。文祖者,尧大祖也62。
于是帝尧老,命舜摄行天子之政,以观天命。舜乃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63。遂类于上帝64,禋于六宗65,望于山川66,辩于群神67。揖五瑞,择吉月日,见四岳诸牧,班瑞68。岁二月,东巡狩,至於岱宗,祡69,望秩于山川70。遂见东方君长,合时月正日71,同律度量衡72,修五礼73五玉74三帛75二生76一死77为挚78,如五器,卒乃复79。五月,南巡狩;八月,西巡狩;十一月,北巡狩:皆如初。归,至于祖祢庙80,用特牛礼。五岁一巡狩,群后四朝81。遍告以言82,明试以功,车服以庸83。肇十有二州,决川84。象以典刑85,流宥五刑86,鞭作官刑87,扑作教刑88,金作赎刑89。眚灾过,赦90;怙终91贼,刑92。钦哉,钦哉,惟刑之静哉!93
讙兜进言共工94,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95,共工果淫辟96。四岳举鲧治鸿水,尧以为不可,岳强请试之,试之而无功,故百姓不便。三苗97在江淮、荆州98数为乱。于是舜归而言于帝,请流共工于幽陵99,以变北狄100;放讙兜于崇山101,以变南蛮;迁三苗于三危102,以变西戎;殛鲧于羽山103,以变东夷:四罪而天下咸服。
尧立七十年得舜,二十年而老,令舜摄行天子之政,荐之于天。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104。百姓悲哀,如丧父母。三年,四方莫举乐105,以思尧。尧知子丹朱之不肖106,不足授天下,于是乃权授舜107。授舜,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;授丹朱,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。尧曰:“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”,而卒授舜以天下。尧崩,三年之丧毕,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108。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,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,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。舜曰:“天也”,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109,是为帝舜。 集解谥法曰:“翼善传圣曰尧。”索隐尧,谥也。放勋,名。帝喾之子,姓伊祁氏。案:皇甫谧云“尧初生时,其母在三阿之南,寄於伊长孺之家,故从母所居为姓也”。正义徐广云:“号陶唐。”帝王纪云:“尧都平阳,於诗为唐国。”徐才宗国都城记云:“唐国,帝尧之裔子所封。其北,帝夏禹都,汉曰太原郡,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。其南有晋水。”括地志云:“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。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。” 集解徐广曰:“号陶唐。”皇甫谧曰:“尧以甲申岁生,甲辰即帝位,甲午徵舜,甲寅舜代行天子事,辛巳崩,年百一十八,在位九十八年。” 索隐如天之函养也。 索隐如神之微妙也。 索隐如日之照临,人咸依就之,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。 索隐如云之覆渥,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,人咸仰望之,故曰如百谷之仰膏雨也。 索隐舒犹慢也。大戴礼作“不豫”。 集解徐广曰:“纯,一作‘纟才’。”骃案:太古冠冕图云“夏名冕曰收”。礼记曰“野夫黄冠”。郑玄曰“纯衣,士之祭服”。索隐收,冕名。其色黄,故曰黄收,象古质素也。纯,读曰缁。 集解徐广曰:“驯,古训字。”索隐史记“驯”字徐广皆读曰训。训,顺也。言圣德能顺人也。案:尚书作“俊德”,孔安国云“能明用俊德之士”,与此文意别也。 集解徐广曰:“下云‘便程东作’,然则训平为便也。”骃案:尚书并作“平”字。孔安国曰“百姓,百官”。郑玄曰“百姓,群臣之父子兄弟”。索隐古文尚书作“平”,此文盖读“平”为浦耕反。平既训便,因作“便章”。其今文作“辩章”。古“平”字亦作“便”,音婢缘反。便则训辩,遂为辩章。邹诞生本亦同也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重黎之後,羲氏、和氏世掌天地之官。”正义吕刑传云:“重即羲,黎即和,虽别为氏族,而出自重黎也。”案:圣人不独治,必须贤辅,乃命相天地之官,若周礼天官卿、地官卿也。 正义敬犹恭勤也。元气昊然广大,故云昊天。释天云:“春为苍天,夏为昊天,秋为旻天,冬为上天。”而独言昊天者,以尧能敬天,大,故以昊大言之。 索隐尚书作“历象日月”,则此言“数法”,是训“历象”二字,谓命羲和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之早晚,以敬授人时也。 正义历数之法,日之甲乙,月之大小,昏明递中之星,日月所会之辰,定其天数,以为一岁之历。 正义尚书考灵耀云:“主春者,张昏中,可以种稷。主夏者,火昏中,可以种黍菽。主秋者,虚昏中,可以种麦。主冬者,昴昏中,可以收敛也。”天子视四星之中,知民缓急,故云敬授民时也。 集解尚书作“嵎夷”。孔安国曰:“东表之地称嵎夷。日出於旸谷。羲仲,治东方之官。”索隐旧本作“汤谷”,今并依尚书字。案:淮南子曰“日出汤谷,浴於咸池”,则汤谷亦有他证明矣。又下曰“昧谷”,徐广云“一作‘柳’”,柳亦日入处地名。太史公博采经记而为此史,广记异闻,不必皆依尚书。盖郁夷亦地之别名也。正义郁音隅。阳或作“旸”。禹贡青州云:“嵎夷既略。”案:嵎夷,青州也。尧命羲仲理东方青州嵎夷之地,日所出处,名曰阳明之谷。羲仲主东方之官,若周礼春官卿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敬道出日,平均次序东作之事,以务农也。”索隐刘伯庄传皆依古史作平秩音。然尚书大传曰“辩秩东作”,则是训秩为程,言便课其作程者也。正义道音导。便,程,并如字,後同。导,训也。三春主东,故言日出。耕作在春,故言东作。命羲仲恭勤道训万民东作之事,使有程期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日中谓春分之日也。鸟,南方朱鸟七宿也。殷,正也。春分之昏,鸟星毕见,以正仲春之气节。转以推孟、季,则可知也。”正义下“中”音仲,夏、秋、冬并同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春事既起,丁壮就功,言其民老壮分析也。”乳化曰字。尚书“微”作“尾”字。说云“尾,交接也”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夏与春交,此治南方之官也。”索隐孔注未是。然则冬与秋交,何故下无其文?且东嵎夷,西昧谷,北幽都,三方皆言地,而夏独不言地,乃云与春交,斯不例之甚也。然南方地有名交阯者,或古文略举一字名地,南交则是交阯不疑也。正义羲叔主南方官,若周礼夏官卿也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为,化也。平序分南方化育之事,敬行其教,以致其功也。”索隐为依字读。春言东作,夏言南为,皆是耕作营为劝农之事。孔安国强读为“讹”字,虽则训化,解释亦甚纡回也。正义为音于伪反。命羲叔宜恭勤民事。致其种殖,使有程期也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永,长也,谓夏至之日。火,苍龙之中星,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也,以正中夏之节。”马融、王肃谓日长昼漏六十刻,郑玄曰五十五刻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因,谓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壮以助农也。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也。革,改也。” 正义和仲主西方之官,若周礼秋官卿也。 集解徐广曰:“一无‘土’字。以为西者,今天水之西县也。”骃案:郑玄曰“西者,陇西之西,今人谓之兑山”。 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柳谷’。”骃案:孔安国曰“日入于谷而天下冥,故曰昧谷。此居治西方之官,掌秋天之政也”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秋,西方,万物成也。” 索隐虚,旧依字读,而邹诞生音墟。案:虚星主坟墓,邹氏或得其理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春言日,秋言夜,互相备也。虚,玄武之中星。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见,以正三秋也。” 集解孔安国曰:“夷,平也。老壮者在田,与夏平也。毨,理也。毛更生整理。” 集解孔安国曰:“北称幽都,谓所聚也。”索隐山海经曰“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”,盖是也。正义案:北方幽州,阴聚之地,命和叔居理之。北方之官,若周礼冬官卿。 索隐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,谓人畜积聚等冬皆藏伏。尸子亦曰“北方者,伏方也”。尚书作“平在朔易”。今案:大传云“便在伏物”,太史公据之而书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日短,冬至之日也。昴,白虎之中星。亦以七星并见,以正冬节也。”马融、王肃谓日短昼漏四十刻。郑玄曰四十五刻,失之。 集解徐广曰:“氄音茸。”骃案:孔安国曰“民入室处,鸟兽皆生氄毳细毛以自温也”。 索隐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,是天度数也。而日行迟,一岁一周天;月行疾,一月一周天。日一日行一度,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。至二十九日半强,月行天一匝,又逐及日而与会。一年十二会,是为十二月。每月二十九日过半。年分出小月六,是每岁馀六日。又大岁三百六十六日,小岁三百五十五日,举全数云六十六日。其实一岁唯馀十一日弱。未满三岁,已成一月,则置闰。若三年不置闰,则正月为二月。九年差三月,则以春为夏。十七年差六月,则四时皆反。以此四时不正,岁不成矣。故传曰“归馀於终,事则不悖”是也。 集解徐广曰:“古‘敕’字。” 正义言将登用之嗣位也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放齐,臣名。”正义放音方往反。郑玄云:“帝尧胤嗣之子,名曰丹朱,开明也。”案:开,解而达也。帝王纪云:“尧娶散宜氏女,曰女皇,生丹朱。”汲冢纪年云:“后稷放帝子丹朱。”范汪荆州记云:“丹水县在丹川,尧子朱之所封也。”括地志云:“丹水故城在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。丹水故为县。” 集解孔安国曰:“吁,疑怪之辞。”正义左传云:“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,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。”凶,讼也。言丹朱心既顽嚚,又好争讼,不可用之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讙兜,臣名。”郑玄曰:“共工,水官名。”正义兜音斗侯反。 正义漫音莫干反。共工善为言语,用意邪僻也。似於恭敬,罪恶漫天,不可用也。 集解郑玄曰:“四岳,四时官,主方岳之事。”正义嗟叹鸿水,问四岳谁能理也。孔安国云:“四岳,即上羲和四子也。分掌四岳之诸侯,故称焉。” 集解孔安国曰:“怀,包;襄,上也。”正义汤音商,今读如字。荡荡,广平之貌。言水奔突有所涤除,地上之物为水漂流荡荡然。案:怀,藏,包裹之义,故怀为包。释言以襄为驾,驾乘牛马皆在上也。言水襄上乘陵,浩浩盛大,势若漫天。 集解马融曰:“鲧,臣名,禹父。” 正义负音佩,依字通。负,违也。族,类也。鲧性很戾,违负教命,毁败善类,不可用也。诗云“贪人败类”也。 正义异音异。孔安国云:“异,已;已,退也。言馀人尽已,唯鲧可试,无成乃退。” 正义尔雅释天云:“载,岁也。夏曰祀,周曰年,唐、虞曰载。”李巡云:“各自纪事,示不相袭也。”孙炎云:“岁,取岁星行一次也。祀,取四时祭祀一讫也。年,取禾谷一熟也。载,取万物终更始也。载者,年之别名,故以载为年也。”案:功用不成,水害不息,故放退也。至明·年得舜,乃殛之羽山,而用其子禹也。 集解郑玄曰:“言汝诸侯之中有能顺事用天命者,入处我位,统治天子之事者乎?”正义孔安国云:“尧年十六,以唐侯升为天子,在位七十载,时八十六,老将求代也。” 正义四岳皆云,鄙俚无德,若便行天子事,是辱帝位。言己等不堪也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无妻曰矜。”正义矜,古顽反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不至於奸恶。”正义烝,之升反,进也。言父顽,母嚚,弟傲,舜皆和以孝,进之於善,不至於奸恶也。 正义欲以二女试舜,观其理家之道也。 正义妻音七计反。二女,娥皇、女英也。娥皇无子,女英生商均。舜升天子,娥皇为后,女英为妃。 正义视其为德行於二女,以理家而观国也。 集解孔安国曰:“舜所居妫水之汭。”索隐列女传云二女长曰娥皇,次曰女英。系本作“女莹”。大戴礼作“女匽”。皇甫谧云:“妫水在河东虞乡县历山西。汭,水涯也,犹洛汭、渭汭然也。”正义饬音敕。下音胡亚反。汭音芮。舜能整齐二女以义理,下二女之心於妫汭,使行妇道於虞氏也。括地志云:“妫汭水源出蒲州河东南山。许慎云:‘水涯曰汭。’案:地记云‘河东郡青山东山中有二泉,下南流者妫水,北流者汭水。二水异源,合流出谷,西注河。妫水北曰汭也’。又云‘河东县二里故蒲坂城,舜所都也。城中有舜庙,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’。” 集解郑玄曰:“五典,五教也。盖试以司徒之职。” 集解马融曰:“四门,四方之门。诸侯群臣朝者,舜宾迎之,皆有美德也。” 索隐尚书云“纳于大麓”,谷梁传云“林属於山曰麓”,是山足曰麓,故此以为入山林不迷。孔氏以麓训录,言令舜大录万几之政,与此不同。 集解郑玄曰:“三年者,宾四门之後三年也。” 集解徐广曰:“音亦。今文尚书作‘不怡’。怡,怿也。”索隐古文作“不嗣”,今文作“不怡”,怡即怿也。谓辞让於德不堪,所以心意不悦怿也。俗本作“泽”,误尔,亦当为“怿”。 集解马融曰:“上日,朔日也。”正义郑玄云:“帝王易代,莫不改正。尧正建丑,舜正建子,此时未改,故依尧正月上日也。” 集解郑玄曰:“文祖者,五府之大名,犹周之明堂。”索隐尚书帝命验曰:“五府,五帝之庙。苍曰灵府,赤曰文祖,黄曰神斗,白曰显纪,黑曰玄矩。唐虞谓之五府,夏谓世室,殷谓重屋,周谓明堂,皆祀五帝之所也。”正义舜受尧终帝之事於文祖也。尚书帝命验云:“帝者承天立五府,以尊天重象也。五府者,黄曰神斗。”注云:“唐虞谓之天府,夏谓之世室,殷谓之重屋,周谓之明堂,皆祀五帝之所也。文祖者,赤帝熛怒之府,名曰文祖。火精光明,文章之祖,故谓之文祖。周曰明堂。神斗者,黄帝含枢纽之府,名曰神斗。斗,主也。土精澄静,四行之主,故谓之神斗。周曰太室。显纪者,白帝招拒之府,名显纪。纪,法也。金精断割万物,故谓之显纪。周曰总章。玄矩者,黑帝汁光纪之府,名曰玄矩。矩,法也。水精玄味,能权轻重,故谓之玄矩。周曰玄堂。灵府者,苍帝灵威仰之府,名曰灵府。周曰青阳。” 集解郑玄曰:“璿玑,玉衡,浑天仪也。七政,日月五星也。”正义说文云:“璿,赤玉也。”案:舜虽受尧命,犹不自安,更以璿玑玉衡以正天文。玑为运转,衡为横箫,运玑使动於下,以衡望之,是王者正天文器也,观其齐与不齐。今七政齐,则己受禅为是。蔡邕云:“玉衡长八尺,孔径一寸,下端望之,以视星宿,并县玑以象天,而以衡望之,转玑窥衡,以知星宿。玑径八尺,圆周二丈五尺而强也。”郑玄云:“运转者为玑,持正者为衡。”尚书大传云:“政者,齐中也。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,所以为政也,道正而万事顺成,故天道政之大也。” 集解郑玄曰:“礼祭上帝于圜丘。”正义五经异义云:“非时祭天谓之类,言以事类告也。时舜告摄,非常祭也。”王制云:“天子将出,类于上帝。”郑玄云:“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,北辰之星。” 集解郑玄曰:“六宗,星、辰、司中、司命、风师、雨师也。”骃案:六宗义众矣。愚谓郑说为长。正义周语云“精意以享曰禋”也。孙炎云:“禋,絜敬之祭也。”案:星,五纬星也。辰,日月所会十二次也。司中、司命,文昌第五、第四星也。风师,箕星也。雨师,毕星也。孔安国云:“四时寒暑也,日月星也,水旱也。”礼祭法云:“埋少牢於大昭,祭时也。禳祈於坎坛,祭寒暑也。王宫,祭日也。夜明,祭月也。幽禜,祭星。雩禜,祭水旱也。”司马彪续汉书云:“安帝立六宗,祀於洛阳城西北亥地,礼比大社。魏因之。至晋初,荀顗言新祀,以六宗之神诸家说不同,乃废之也。” 集解徐广曰:“名山大川。”正义望者,遥望而祭山川也。山川,五岳、四渎也。尔雅云:“梁山,晋望也。” 集解徐广曰:“辩音班。”骃案:郑玄曰“群神若丘陵坟衍”。正义辩音遍。谓祭群神也。 集解马融曰:“揖,敛也。五瑞,公侯伯子男所执,以为瑞信也。尧将禅舜,使群牧敛之,使舜亲往班之。”正义揖音集。周礼典瑞云:“王执镇圭,尺二寸。公执桓圭,九寸。侯执信圭,七寸。伯执躬圭,五寸。子执谷璧,男执蒲璧,皆五寸。言五瑞者,王不在中也。”孔文祥云:“宋末,会稽修禹庙,於庙庭山土中得五等圭璧百馀枚,形与周礼同,皆短小。此即禹会诸侯於会稽,执以礼山神而埋之。其璧今犹有在也。” 集解马融曰:“舜受终後五年之二月。”郑玄曰:“建卯之月也。祡祭东岳者,考绩。祡,燎也。”正义案:既班瑞群后即东巡者,守土之诸侯会岱宗之岳,焚柴告至也。王者巡狩,以诸侯自专一国,威福任己,恐其壅遏上命,泽不下流,故巡行问人疾苦也。风俗通云:“太,山之尊者,一曰岱宗,始也,长也,万物之始,阴阳交代,故为五岳之长也。”案:二月,仲月也。仲,中也,言得其中也。 正义乃以秩望祭东方诸侯境内之名山大川也。言秩者,五岳视三公,四渎视诸侯。 集解郑玄曰:“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,备有失误。”正义既见东方君长,乃合同四时气节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齐一也。周礼:“太史掌正岁年以序事,颁正朔於邦国。”则节气晦朔皆天子颁之。犹恐诸侯国异,或不齐同,因巡狩合正之。 集解郑玄曰:“律,音律;度,丈尺;量,斗斛;衡,斤两也。”正义律之十二律,度之丈尺,量之斗斛,衡之斤两,皆使天下相同,无制度长短轻重异也。汉律历志云:“虞书云‘同律度量衡’,所以齐远近,立民信也。律有十二,阳六为律,阴六为吕。律以统气类物,一曰黄锺,二曰太蔟,三曰姑洗,四曰蕤宾,五曰夷则,六曰无射。吕以旅阳宣气,一曰林锺,二曰南吕,三曰应锺,四曰大吕,五曰夹锺,六曰中吕。度者,分、寸、尺、丈、引也,所以度长短也。本起黄锺之管长,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为一分,十分为一寸,十寸为尺,十尺为丈,十丈为引,而五度审矣。量者,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也,所以量多少也。本起黄锺之龠,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为一龠,合龠为合,十合为升,十升为斗,十斗为斛,而五量嘉矣。衡权者,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也,所以称物轻重也。本起於黄锺之重,一龠容千二百黍,重十二铢,二十四铢为两,十六两为斤,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,而五权谨矣。衡,平也。权,重也。”
史记里记载着一句有关大禹治水的话是什么?
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,乃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
摘自《史记·夏本纪》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禹。夏禹,◇集解谥法曰:“受禅成功曰禹。”□正义夏者,帝禹封国号也。帝王纪云:“禹受封为夏伯,在豫州外方之南,今河南阳翟是也。”名曰文命。索隐尚书云“文命敷于四海”,孔安国云“外布文德教命”,不云是禹名。太史公皆以放勋、重华、文命为尧、舜、禹之名,未必为得。孔又云“虞氏,舜名”,则尧、禹、汤皆名矣。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,后代因其行,追而为谥。其实禹是名。故张晏云“少昊已前,天下之号象其德;颛顼已来,天下之号因其名”。又按:系本“鲧取有辛氏女,谓之女志,是生高密”。宋衷云“高密,禹所封国”。□正义帝王纪云:“父鲧妻修己,见流星贯昴,梦接意感,又吞神珠薏苡,胸坼而生禹。名文命,字密,身九尺二寸长,本西夷人也。大戴礼云‘高阳之孙,鲧之子,曰文命’。杨雄蜀王本纪云‘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,生於石纽’。”括地志云:“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。华阳国志云‘今夷人共营其地,方百里不敢居牧,至今犹不敢放六畜’。”按:广柔,隋改曰汶川。禹之父曰鲧,鲧之父曰帝颛顼,○索隐皇甫谧云:“鲧,帝颛顼之子,字熙。”又连山易云“鲧封於崇”,故国语谓之“崇伯鲧”。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。汉书律历志则云“颛顼五代而生鲧”。按:鲧既仕尧,与舜代系殊悬,舜即颛顼六代孙,则鲧非是颛顼之子。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。颛顼之父曰昌意,昌意之父曰黄帝。禹者,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。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,为人臣。当帝尧之时,鸿水○索隐一作“洪”。鸿,大也。以鸟大曰鸿,小曰雁,故近代文字大义者皆作“鸿”也。滔天,浩浩怀山襄陵,下民其忧。尧求能治水者,群臣四岳皆曰鲧可。尧曰:“鲧为人负命毁族,不可。”四岳曰:“等之未有贤於鲧者,原帝试之。”於是尧听四岳,用鲧治水。九年而水不息,功用不成。於是帝尧乃求人,更得舜。舜登用,摄行天子之政,巡狩。行视鲧之治水无状,索隐言无功状。乃殛鲧於羽山以死。□正义殛音纪力反。鲧之羽山,化为黄熊,入于羽渊。熊音乃来反,下三点为三足也。束晳发蒙纪云:“鳖三足曰熊。”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。於是舜举鲧子禹,而使续鲧之业。
呤咕尧崩,帝舜问四岳曰:“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?”皆曰:“伯禹为司空,可成美尧之功。”舜曰:“嗟,然!”命禹:“女平水土,维是勉之。”禹拜稽首,让於契、后稷、皋陶。舜曰:“女其往视尔事矣。”信;禹为人敏给克勤;其德不违,其仁可亲,其言可信;声为律,○索隐言禹声音应锺律。身为度,◇集解王肃曰:“以身为法度。”○索隐按:今巫犹称“禹步”。称以出;◇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士’。”○索隐按:大戴礼见作“士”。又一解云,上文声与身为律度,则权衡亦出於其身,故云“称以出”也。亹亹穆穆,为纲为纪。集解禹乃遂与益、后稷奉帝命,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,行山表木,◇集解尚书“傅”字作“敷”。马融曰:“敷,分也。”○索隐尚书作“敷土随山刊木”。今案:大戴礼作“傅土”,故此纪依之。傅即付也,谓付功属役之事。若尚书作“敷”,敷,分也,谓令人分布理九州之土地也。表木,谓刊木立为表记,与孔注书意异。定高山大川。◇集解马融曰:“定其差秩祀礼所视也”。骃案:尚书大传曰“高山大川,五岳、四渎之属”。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,乃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薄衣食,致孝于鬼神。◇集解马融曰:“祭祀丰絜。”卑宫室,致费於沟淢。◇集解包氏曰:“方里为井,井间有沟,沟广深四尺。十里为成,成间有淢,淢广深八尺。”陆行乘车,水行乘船,泥行乘橇,◇集解徐广曰:“他书或作‘蕝’。”骃案:孟康曰“橇形如箕,擿行泥上”。如淳曰“橇音‘茅蕝’之‘蕝’。谓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”。正义按:橇形如船而短小,两头微起,人曲一脚,泥上擿进,用拾泥上之物。今杭州、温州海边有之也。山行乘暐。◇集解徐广曰:“暐,一作‘桥’,音丘遥反。”骃案:如淳曰“暐车,谓以铁如锥头,长半寸,施之履下,以上山不蹉跌也”。又音纪录反。正义按:上山,前齿短,后齿长;下山,前齿长,后齿短也。暐音与是同也。左准绳,右规矩,◇集解王肃曰:“左右言常用也。”○索隐左所运用堪为人之准绳,右所举动必应规矩也。载四时,◇集解王肃曰:“所以行不违四时之宜也。”以开九州,通九道,陂九泽,度九山。令益予众庶稻,可种卑湿。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。食少,调有馀相给,以均诸侯。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,及山川之便利。斋
集解禹行自冀州始。冀州:既载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尧所都也。先施贡赋役载於书也。”郑玄曰:“两河间曰冀州。”□正义:按理水及贡赋从帝都为始也。黄河自胜州东,直南至华阴,即东至怀州南,又东北至平州碣石山入海也。东河之西,西河之东,南河之北,皆冀州也。壶口,治梁及岐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地理志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之东南,梁山在左冯翊夏阳,岐山在右扶风美阳。”○索隐郑玄曰:“地理志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之东南,梁山在左冯翊夏阳,岐山在右扶风美阳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壶口山在慈州吉昌县西南五十里冀州境也。梁山在同州韩城县东南十九里,岐山在岐州岐山县东北十里,二山雍州境也”孔安国曰:“从东循山理水而西也。”既修太原,至于岳阳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太原今为郡名。太岳在太原西南。山南曰阳。”○索隐岳,太岳,即冀州之镇霍太山也。按: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东。凡如此例,不引书者,皆地理志文也。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霍太山在沁州沁原县西七八十里。”覃怀致功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覃怀,近河地名。”郑玄曰:“怀县属河内。”○索隐按:河内有怀县,今验地无名“覃”者,盖“覃怀”二字或当时共为一地之名。至於衡漳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漳水横流。”○索隐案:孔注以衡为横,非。王肃云“衡,漳,二水名。”地理志清漳水出上党沾县东北,至阜城县入河。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东,至邺入清漳也。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故怀城在怀州武陟县西十一里。衡漳水在瀛州东北百二十五里平舒县界也。”其土白壤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土无块曰壤。”赋上上错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上上,第一。错,杂也,杂出第二之赋。”田中中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九州之中为第五。”常、卫既从,大陆既为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地理志恒水出恒山,卫水在灵寿,大陆泽在钜鹿。”○索隐此文改恒山、恒水皆作“常”,避汉文帝讳故也。常水出常山上曲阳县,东入滱水。卫水出常山灵寿县,东入虖池。郭璞云“大陆,今钜鹿北广河泽是已”。为亦作也。鸟夷皮服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鸟夷,东之民食鸟兽者。”孔安国曰:“服其皮,明水害除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靺鞨国,古肃慎也,在京东北万里已下,东及北各抵大海。其国南有白山,鸟兽草木皆白。其人处山林间,土气极寒,常为穴居,以深为贵,至接九梯。养豕,食肉,衣其皮,冬以猪膏涂身,厚数分,以御风寒。贵臭秽不絜,作厕於中,圜之而居。多勇力,善射。弓长四尺,如弩,矢用楛,长一尺八寸,青石为镞。葬则交木作椁,杀猪积椁上,富者至数百,贫者数十,以为死人之粮。以土上覆之,以绳系於椁。头出土上,以酒灌酹,绳腐而止,无四时祭祀也。”夹右碣石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碣石,海畔之山也。”入于海。◇集解徐广曰:“海,一作‘河’。”○索隐地理志云“碣石山在北平骊城县西南”。太康地理志云“乐浪遂城县有碣石山,长城所起”。又水经云“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”。盖碣石山有二,此云“夹右碣石入于海”,当是北平之碣石。在此济、河维沇州:◇集解郑玄曰:“言沇州之界在此两水之间。”九河既道,◇集解马融曰:“九河名徒骇、太史、马颊、覆釜、胡苏、简、絜、钩盘、鬲津。”雷夏既泽,雍、沮会同,◇集解郑玄曰:“雍水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,地理志曰雷泽在济阴城阳县西北。”索隐尔雅云“水自河出为雍”也。正义括地志云:“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。雍、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。”桑土既蚕,於是民得下丘居土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大水去,民下丘居平土,就桑蚕。”其土黑坟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色黑而坟起。”草繇木条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繇,茂;条,长也。”田中下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第六。”赋贞,作十有三年乃同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贞,正也。治此州正作不休,十三年乃有赋,与八州同,言功难也。其赋下下。”其贡漆丝,其篚织文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地宜漆林,又宜桑蚕。织文,锦绮之属,盛之筐篚而贡焉。”浮於济、漯,通於河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地理志云漯水出东郡东武阳。”○索隐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东,其流至济阴,故应劭云“济水出平原漯阴县东,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县北,至千乘县而入于海”。主正义海岱维青州:◇集解郑玄曰:“东自海,西至岱。东岳曰岱山。”□正义按:舜分青州为营州、辽西及辽东。堣夷既略,◇集解马融曰:“堣夷,地名。用功少曰略。”○索隐孔安国云:“东表之地称嵎夷。”按:今文尚书及帝命验并作“禺铁”,在辽西。铁,古“夷”字也。潍、淄其道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地理志潍水出琅邪,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。”○索隐潍水出琅邪箕县,北至都昌县入海。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北,东至博昌县入济也。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密州莒县潍山,潍水所出。淄州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,淄水所出。俗传云,禹理水功毕,土石黑,数里之中波若漆,故谓之淄水也。”其土白坟,海滨广潟,◇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泽’,又作‘斥’。”厥田斥卤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斥谓地咸卤。”○索隐卤音鲁。说文云:“卤,咸地。东方谓之斥,西方谓之卤。”田上下,赋中上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田第三,赋第四。”厥贡盐絺,海物维错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絺,细葛。错,杂,非一种。”郑玄曰:“海物,海鱼也。鱼种类尤杂。”岱畎丝、枲、铅、松、怪石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畎,谷也。怪异好石似玉者。岱山之谷出此五物,皆贡之。”莱夷为牧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莱夷,地名,可以牧放。”○索隐按:左传云莱人劫孔子,孔子称“夷不乱华”,又云“齐侯伐莱”,服虔以为东莱黄县是。今按:地理志黄县有莱山,恐即此地之夷。其篚酓丝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酓桑蚕丝中琴瑟弦。”隐尔雅云“檿,山桑”,是蚕食檿之丝也。浮於汶,通於济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地理志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,西南入济。”主
、沂海岱及淮维徐州: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东至海,北至岱,南及淮。”淮、沂其治,蒙、羽其�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地理志沂水出泰山盖县。蒙,羽,二山名。”孔安国曰:“二水已治,二山可以种�。”○索隐水经云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,东北过桐柏山。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,南过下邳县入泗。蒙山在泰山蒙阴县西南。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,殛鲧之地。大野既都,◇集解郑玄曰:“大野在山阳钜野北,名钜野泽。”孔安国曰:“水所停曰都。”东原厎平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东原,地名。今东平郡即东原。”○索隐张华博物志云:“兖州东平郡即尚书之东原也。”正义广平曰原。徐州在东,故曰东原。水去已致平复,言可耕种也。其土赤埴坟,◇集解徐广曰:“埴,黏土也。”草木渐包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渐,长进;包,丛生也。”其田上中,赋中中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田第二,赋第五。”贡维土五色,◇集解郑玄曰:“土五色者,所以为大社之封。”□正义韩诗外传云:“天子社广五丈,东方青,南方赤,西方白,北方黑,上冒以黄土。将封诸侯,各取方土,苴以白茅,以为社也。”太康地记云:“城阳姑幕有五色土,封诸侯,锡之茅土,用为社。此土即禹贡徐州土也。今属密州莒县也。”羽畎夏狄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夏狄,狄,雉名也。羽中旌旄,羽山之谷有之。”峄阳孤桐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峄山之阳特生桐,中琴瑟。”郑玄曰:“地理志峄山在下邳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。邹山记云‘邹山,古之峄山,言络绎相连属也。今犹多桐树’。”按:今独生桐,尚徵,一偏似琴瑟。泗滨浮磬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泗水涯水中见石,可以为磬。”郑玄曰:“泗水出济阴乘氏也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泗水至彭城吕梁,出石磬。”淮夷蠙珠臮鱼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淮、夷二水,出蠙珠及美鱼。”郑玄曰:“淮夷,淮水之上夷民也。”○索隐按:尚书云“徂兹淮夷,徐戎并兴”,今徐州言淮夷,则郑解为得。蠙,一作“玭”,并步玄反。臮,古“暨”字。臮,与也。言夷人所居淮水之处,有此蠙珠与鱼也。又作“滨”。滨,畔也。其篚玄纤缟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纤,细也。祭服之材尚细。”□正义玄,黑。纤,细。缟,白缯。以细缯染为黑色。浮于淮、泗,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泗水源在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。其源有四道,因以为名。”通于河。淮海维扬州: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北据淮,南距海。”彭蠡既都,阳鸟所居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地理志彭蠡泽在豫章彭泽西。”孔安国曰:“随阳之鸟,鸿雁之属,冬月居此泽也。”○索隐都,古文尚书作“猪”。孔安国云“水所停曰猪”,郑玄云“南方谓都为猪”,则是水聚会之义。□正义蠡音礼。括地志云:“彭蠡湖在江州浔阳县东南五十二里。”三江既入,○索隐韦昭云:“三江谓松江、钱唐江、浦阳江。”今按:地理志有南江、中江、北江,是为三江。其南江从会稽吴县南,东入海。中江从丹阳芜湖县西南,东至会稽阳羡县入海。北江从会稽毗陵县北,东入海。故下文“东为中江”,又“东为北江”,孔安国云“有北有中,南可知也。”震泽致定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震泽,吴南太湖名。言三江已入,致定为震泽。”○索隐震,一作“振”。地理志会稽吴县“故周泰伯所封国,具区在其西,古文以为震泽”。又左传称“笠泽”,亦谓此也。□正义泽在苏州西南四十五里。三江者,在苏州东南三十里,名三江口。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,名曰松江,古笠泽江;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,名曰上江,亦曰东江;一江东北下三百馀里入海,名曰下江,亦曰娄江:於其分处号曰三江口。顾夷吴地记云“松江东北行七十里,得三江口。东北入海为娄江,东南入海为东江,并松江为三江”是也。言理三江入海,非入震泽也。按:太湖西南湖州诸溪从天目山下,西北宣州诸山有溪,并下太湖。太湖东北流,各至三江口入海。其湖无通彭蠡湖及太湖处,并阻山陆。诸儒及地志等解“三江既入”皆非也。周礼职方氏云“扬州薮曰具区,川曰三江”。按:五湖、三江者,韦昭注非也。其源俱不通太湖,引解“三江既入”,失之远矣。五湖者,菱湖、游湖、莫湖、贡湖、胥湖,皆太湖东岸,五湾为五湖,盖古时应别,今并相连。菱湖在莫厘山东,周回三十馀里,西口阔二里,其口南则莫厘山,北则徐侯山,西与莫湖连。莫湖在莫厘山西及北,北与胥湖连;胥湖在胥山西,南与莫湖连:各周回五六十里,西连太湖。游湖在北二十里,在长山东,湖西口阔二里,其口东南岸树里山,西北岸长山,湖周回五六十里。贡湖在长山西,其口阔四五里,口东南长山,山南即山阳村,西北连常州无锡县老岸,湖周回一百九十里已上,湖身向东北,长七十馀里。两湖西亦连太湖。河渠书云“於吴则通渠三江、五湖”。货殖传云“夫吴有三江、五湖之利。”又太史公自叙传云“登姑苏,望五湖”是也。竹箭既布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水去布生。”其草惟夭,其木惟乔,◇集解少长曰夭。乔,高也。其土涂泥。◇集解马融曰:“渐,洳也。”田下下,赋下上上杂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田第九,赋第七,杂出第六。”贡金三品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金、银、铜。”。郑玄曰:“铜三色也。”瑶、琨、竹箭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瑶,琨,皆美玉也。”齿、革、羽、旄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象齿、犀皮、鸟羽、旄牛尾也。”□正义周礼考工记云:“犀甲七属,兕甲六属。”郭云:“犀似水牛,猪头,大腹,庳脚,椭角,好食棘也。亦有一角者。”按:西南夷常贡旄牛尾,为旌旗之饰,书诗通谓之旄。故尚书云“右秉白旄”,诗云“建旐设旄”,皆此牛也。岛夷卉服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南海岛夷草服葛越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百济国西南渤海中有大岛十五所,皆邑落有人居,属百济。”又倭国,武皇后改曰日本国,在百济南,隔海依岛而居,凡百馀小国。此皆扬州之东岛夷也。按:东南之夷草服葛越,焦竹之属,越即苎祁也。其篚织贝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织,细缯也。贝,水物也。”郑玄曰:“贝,锦名也。诗云‘成是贝锦’。凡织者,先染其丝,织之属百济。”又倭国,武皇后改即成矣。”其包橘、柚锡贡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小曰橘,大曰柚。锡命乃贡,言不常也。”郑玄曰:“有锡则贡之,或时乏则不贡。锡,所以柔金也。”均江海,通淮、泗。◇集解郑玄曰:“均,读曰沿。沿,顺水行也。”知
�唬荆及衡阳维荆州: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北据荆山,南及衡山之阳。”江、汉朝宗于海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二水经此州而入海,有似於朝,百川以海为宗。宗,尊也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江水源出岷州南岷山,南流至益州,即东南流入蜀,至泸州,东流经三硖,过荆州,与汉水合。孙卿子云‘江水其源可以滥觞’也。”又云:“汉水源出梁州金牛县东二十八里嶓冢山。”九江甚中,集解孔安国曰:“江於此州界,分为九道,甚得地势之中。”郑玄曰:“地理志九江在寻阳南,皆东合为大江。”索隐按:寻阳记九江者,乌江、蚌江、乌白江、嘉靡江、沙江、畎江、廪江、堤江、箘江。又张浈九江图所载有三里、五畎、乌土、白蚌。九江之名不同。沱、涔已道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沱,江别名。涔,水名。”郑玄曰:“水出江为沱,汉为涔。”索隐涔,亦作“潜”。沱出蜀郡郫县西,东入江。潜出汉中安阳县西,北入汉。故尔雅云“水自江出为沱,汉出为潜”。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繁江水受郫江。禹贡曰‘岷山导江,东别为沱’,源出益州新繁县。潜水一名复水,今名龙门水,源出利州绵谷县东龙门山大石穴下也。”云土、梦为治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云梦之泽在江南,其中有平土丘,水去可为耕作畎亩之治。”○索隐梦,一作“瞢”,邹诞生又音蒙。按:云土、梦本二泽名,盖人以二泽相近,或合称云梦耳。知者,据左传云楚子济江入于云中,又楚子、郑伯田于江南之梦,则是二泽各别也。韦昭曰:“云土今为县,属江夏南郡华容。”今按:地理志云江夏有云杜县,是其地。其土涂泥。田下中,赋上下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田第八,赋第三。”贡羽、旄、齿、革,金三品,杶、干、栝、柏,◇集解郑玄曰:“四木名。”孔安国曰:“干,柘也。柏叶松身曰栝。”砺、砥、砮、丹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砥细於砺,皆磨石也。砮,石中矢镞。丹,朱类也。”维箘簬、楛,◇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箭足杆’。杆即楛也,音怙。箭足者,矢镞也。或以箭足训释箘簬乎?”骃案:郑玄曰“箘簬,聆风也”。三国致贡其名,◇集解马融曰:“言箘簬、楛三国所致贡,名善也。”包匦菁茅,◇集解郑玄曰:“匦,缠结也。菁茅,茅有毛刺者,给宗庙缩酒。重之,故包裹又缠结也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辰州卢溪县西南三百五十里有包茅山。武阳记云‘山际出包茅,有刺而三脊,因名包茅山’。”其篚玄纁玑组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此州染玄纁色善,故贡之。玑,珠类,生於水中。组,绶类也。”九江入赐大龟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尺二寸曰大龟,出於九江水中。龟不常用,赐命而纳之。”浮于江、沱、涔、汉,逾于雒,至于南河。知
铀�荆河惟豫州: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西南至荆山,北距河水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荆山在襄州荆山县西八十里。韩子云‘卞和得玉璞於楚之荆山’,即此也。”河,洛州北河也。伊、雒、瀍、涧既入于河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伊出陆浑山,洛出上洛山,涧出渑池山,瀍出河南北山,四水合流而入河。”○索隐伊水出弘农卢氏县东,洛水出弘农上洛县冢领山,瀍水出河南谷城县朁亭北,涧水出弘农新安县东,皆入于河。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伊水出虢州卢氏县东峦山,东北流入洛。洛水出商州洛南县冢领山,东流经洛州郭内,又东合伊水。瀍水出洛州新安县东,南流至洛州郭内,南入洛。涧水源出洛州新安县东白石山,东北与谷水合流,经洛州郭内,东流入洛也。”荥播既都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荥,泽名。波水已成遏都。”○索隐古文尚书作“荥波”,此及今文并云“荥播”。播是水播溢之义,荥是泽名。故左传云狄及卫战於荥泽。郑玄云:“今塞为平地,荥阳人犹谓其处为荥播。”道荷泽,被明都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荷泽在胡陵。明都,泽名,在河东北,水流泆覆被之。”○索隐荷泽在济阴定陶县东。明都音孟猪。孟猪泽在梁国睢阳县东北。尔雅、左传谓之“孟诸”,今文亦为然,唯周礼称“望诸”,皆此地之一名。正义括地志云:“荷泽在曹州济阴县东北九十里定陶城东,今名龙池,亦名九卿陂。”其土壤,下土坟垆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垆,疏也。”马融曰:“豫州地有三等,下者坟垆也。”田中上,赋杂上中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田第四,赋第二,又杂出第一。”贡漆、丝、絺、纻,其篚纤絮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细釂也。”锡贡磬错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治玉石曰错,治磬错也。”浮於雒,达於河。知
艉华阳黑水惟梁州: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东据华山之南,西距黑水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黑水源出梁州城固县西北太山。”汶、嶓既�,◇集解郑玄曰:“地理志岷山在蜀郡湔氐道,嶓冢山在汉阳西。”○索隐汶,一作“頠”,又作“郤”。郤山,封禅书一云渎山,在蜀都湔氐道西徼,江水所出。嶓冢山在陇西西县,汉水所出也。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里,连绵至蜀二千里,皆名岷山。嶓冢山在梁州金牛县东二十八里。”湔音子践反。氐音丁奚反。沱、涔既道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沱、潜发源此州,入荆州。”蔡、蒙旅平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蔡,蒙,二山名。祭山曰旅。平言治功毕也。”郑玄曰:“地理志蔡、蒙在汉嘉县。”○索隐此非徐州之蒙,在蜀郡青衣县。青衣后改为汉嘉。蔡山不知所在也。蒙,县名。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蒙山在雅州严道县南十里。”和夷厎绩。◇集解马融曰:“和夷,地名也。”其土青骊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色青黑也。”田下上,赋下中三错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田第七,赋第八,杂出第七第九三等。”贡璆、铁、银、镂、砮、磬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璆,玉名。”郑玄曰:“黄金之美者谓之镠。镂,刚铁,可以刻镂也。”熊、罴、狐、狸、织皮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贡四兽之皮也。织皮,今罽也。”西倾因桓是来,◇集解马融曰:“治西倾山因桓水是来,言无馀道也。”郑玄曰:“地理志西倾山在陇西临洮。”○索隐西倾在陇西临洮县西南。桓水出蜀郡郤山西南,行羌中入南海也。?跽狖謇ǖ刂驹疲骸拔髑闵浇覃山强}台山,在洮州临潭县西南三百三十六里。”浮于潜,逾于沔, 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汉上水为沔。”郑玄曰:“或谓汉为沔。”入于渭,乱于河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正绝流曰乱。”古
莺印黑水西河惟雍州: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西距黑水,东据河。龙门之河在冀州西。”○索隐地理志益州滇池有黑水祠。郑玄引地说云“三危山,黑水出其南”。山海经“黑水出昆仑墟西北隅”也。弱水既西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导之西流,至于合黎。”郑玄曰:“众水皆东,此独西流也。”○索隐按:水经云“弱水出张掖删丹县西北,至酒泉会水县入合黎山腹”。山海经云“弱水出昆仑墟西南隅”也。泾属渭汭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属,逮也。水北曰汭。言治泾水入於渭也。”郑玄曰:“地理志泾水出安定泾阳。”○索隐渭水出首阳县鸟鼠同穴山。说文云:“水相入曰汭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泾水源出原州百泉县西南笄头山泾谷。渭水源出渭州渭原县西七十六里鸟鼠山,今名青雀山。渭有三源,并出鸟鼠山,东流入河。”按:言理泾水及至渭水,又理漆、沮亦从渭流,复理沣水,亦同入渭者也。漆、沮既从,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漆水源出岐州普润县东南岐山漆溪,东入渭。沮水一名石川水,源出雍州富平县,东入栎阳县南。汉高帝於栎阳置万年县。十三州志云‘万年县南有泾、渭,北有小河,即沮水也’。诗云古公去邠度漆、沮,即此二水。”沣◇集解音丰。水所同。◇集解孔安国曰骸捌帷⒕谥��汛尤胛肌c闼�����谖家病!薄鹚饕�帷⒕诙���崴�鲇曳龇缙嵯匚鳎�谒�乩碇疚尬模����咯V水出北地直路县,东过冯翊祋祤县入洛。说文亦以漆、沮各是一水名。孔安国独以为一,又云是洛水。沣水出右扶风鄠县东南,北过上林苑。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雍州鄠县终南山,沣水出焉。”荆、岐已旅,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荆在岐东,非荆州之荆也。”□正义括地志云:“荆山在雍州富平县,今名掘陵原。岐山在岐州岐山县东北十里。”尚书正义云:“洪水时祭祀礼废。已旅祭,言理水功毕也。”按:雍州荆山即黄帝及禹铸鼎地也。襄州荆山县西荆山即卞和得玉璞者。终南、敦物至于鸟鼠。◇集解孔安国曰:“三山名,言相望也。”郑玄曰:“地理志终南、敦物皆在右扶风武功也。”○索隐按:左传中南山,杜预以为终南山。地理志云“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,山古文以为敦物”,皆在扶风武功县东。正义括地志云:“终南山一名中南山,一名太一山,一名南山,一名橘山,一名楚山,一名山,一名周南山,一名地肺山,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。”原隰厎绩,至于都野。
‘>史记 鲁周公世家第三>
鲁周公世家第三
。【周公旦者,周武王弟也。集解谯周曰:“以太王所居周地为其采邑,故谓周公。”索隐周,地名,在岐山之阳,本太王所居,后以为周公之菜邑,故曰周公。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。谥曰周文公,见国语。自文王在时,旦为子孝,索隐邹诞本“孝”作“敬”也。笃仁,异於群子。及武王即位,旦常辅翼武王,用事居多。武王九年,东伐至盟津,周公辅行。十一年,伐纣,至牧野,正义卫州即牧野之地,东北去朝歌七十三里。周公佐武王,作牧誓。破殷,入商宫。已杀纣,周公把大钺,召公把小钺,以夹武王,衅社,告纣之罪于天,及殷民。释箕子之囚。封纣子武庚禄父,使管叔、蔡叔傅之,以续殷祀。遍封功臣同姓戚者。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,正义括地志云:“兖州曲阜县外城即鲁公伯禽所筑也。”是为鲁公。周公不就封,留佐武王。
�⒄武王克殷二年,天下未集,武王有疾,不豫,群臣惧,太公、召公乃缪卜。集解徐广曰:“书‘穆’字多作‘缪’。”周公曰:“未可以戚我先王。”集解孔安国曰:“戚,近也。未可以死近先王也。”郑玄曰:“二公欲就文王庙卜。戚,忧也。未可忧怖我先王也。”周公於是乃自以为质,设三坛,周公北面立,戴璧秉圭,集解孔安国曰:“璧以礼神,圭以为贽。”告于太王、王季、文王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告谓祝辞。”史策祝曰:集解孔安国曰:“史为策书祝也。”郑玄曰:“策,周公所作,谓简书也。祝者读此简书,以告三王。”“惟尔元孙王发,勤劳阻疾。集解徐广曰:“阻,一作‘淹’。”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於天,以旦代王发之身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大子之责,谓疾不可救也。不可救于天,则当以旦代之。死生有命,不可请代,圣人叙臣子之心以垂世教。”索隐尚书“负”为“丕”,今此为“负”者,谓三王负於上天之责,故我当代之。郑玄亦曰“丕”读曰“负”。旦巧能,多材多�,能事鬼神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言可以代武王之意。”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�,不能事鬼神。乃命于帝庭,敷佑四方,集解马融曰:“武王受命於天帝之庭,布其道以佑助四方。”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,四方之民罔不敬畏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言武王用受命帝庭之故,能定先人子孙於天下,四方之民无不敬畏也。”无坠天之降葆命,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言不救,则坠天宝命也;救之,则先王长有所依归矣。”郑玄曰:“降,下也。宝犹神也。有所依归,为宗庙之也。”正义坠,直类反。今我其即命於元龟,集解孔安国曰:“就受三王之命於元龟,卜吉凶者也。”马融曰:“元龟,大龟也。”尔之许我,我以其璧与圭归,以俟尔命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许谓疾瘳。待命,当以事神也。”马融曰:“待汝命。武王当愈,我当死也。”尔不许我,我乃屏璧与圭。”集解孔安国曰:“不许,不愈也。屏,藏。言不得事神。”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、王季、文王,欲代武王发,於是乃即三王而卜。卜人皆曰吉,发书视之,信吉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占兆书也。”周公喜,开龠,乃见书遇吉。集解王肃曰:“龠,藏占兆书管也。”周公入贺武王曰:“王其无害。旦新受命三王,维长终是图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我新受三王命,武王维长终是谋周之道。”兹道能念予一人。”集解马融曰:“一人,天子也。”郑玄曰:“兹,此也。”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,集解孔安国曰:“藏之於匮,缄之以金,不欲人开也。”诫守者勿敢言。明日,武王有瘳。
稚伲其后武王既崩,成王少,在强葆之中。索隐强葆即“襁褓”,字少,假借用之。正义强阔八寸,长八尺,用约小儿於背而负行。葆,小儿被也。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,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。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国曰:“周公将不利於成王。”集解孔安国曰:“放言於国,以诬周公,以惑成王也。”周公乃告太公望、召公奭曰:“我之所以弗辟正义音避。而摄行政者,恐天下畔周,无以告我先王太王、王季、文王。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,於今而后成。武王蚤终,成王少,将以成周,我所以为之若此。”於是卒相成王,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鲁。周公戒伯禽曰:“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於天下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无以国骄人。”
诛管管、蔡、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。周公乃奉成王命,兴师东伐,作大诰。遂诛管叔,杀武庚,放蔡叔。收殷馀民,以封康叔於卫,封微子於宋,以奉殷祀。宁淮夷东土,二年而毕定。诸侯咸服宗周。
砀#天降祉福,唐叔得禾,异母同颖,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穗’。颖即穗也。”索隐尚书曰“异亩”,此“母”义并通。邹诞本同。献之成王,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於东土,作馈禾。周公既受命禾,嘉天子命,集解徐广曰:“嘉,一作‘鲁’,今书序作‘旅’也。”索隐徐广云一作“鲁”,“鲁”字误也。今书序作“旅”。史记嘉天子命,於文亦得,何须作“嘉旅”?作嘉禾。东土以集,周公归报成王,乃为诗贻王,命之曰鸱鸮。集解毛诗序曰:“成王未周公之志,公乃为诗以遗王,名之曰鸱鸮。”毛传曰:“鸱鸮,■鴂也。”王亦未敢训周公。集解徐广曰:“训,一作‘诮’。”索隐按:尚书作“诮”。诮,让也。此作“训”,字误耳,义无所通。徐氏合定其本,何须云一作“诮”也!
椅矗成王七年二月乙未,王朝步自周,至丰,集解马融曰:“周,镐京也。丰,文王庙所在。朝者,举事上朝,将即土中易都,大事,故告文王、武王庙。”郑玄曰:“步,行也,堂下谓之步。丰、镐异邑,而言步者,告武王庙即行,出庙入庙,不以为远,为父恭也。”索隐丰,文王所作邑。后武王都镐,於丰立文王庙。按:丰在鄠县东,临丰水,东去镐二十五里也。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。集解郑玄曰:“相,视也。”其三月,周公往营成周雒邑,集解公羊传曰:“成周者何?东周也。”何休曰:“名为成周者,周道始成,王所都也。”卜居焉,曰吉,遂国之。
侵芄成王长,能听政。於是周公乃还政於成王,成王临朝。周公之代成王治,南面倍依以朝诸侯。集解礼记曰:“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,天子负斧依,南向而立。”郑玄曰:“周公摄王位,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也。不於宗庙,避王也。天子,周公也。负之言倍也。斧依,为斧文屏风於户牖之间,周公於前立也。”及七年后,还政成王,北面就臣位,歔歔如畏然。集解徐广曰:“歔歔,谨敬貌也。见三苍,音穷穷。一本作‘夔夔’也。”
该B?/font初,成王少时,病,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,以祝於神曰:“王少未有识,奸神命者乃旦也。”亦藏其策於府。成王病有瘳。及成王用事,人或谮周公,周公奔楚。索隐经典无文,其事或别有所出。而谯周云“秦既燔书,时人欲言金縢之事,失其本末,乃云‘成王少时病,周公祷河欲代王死,藏祝策于府。成王用事,人谗周公,周公奔楚。成王发府见策,乃迎周公’”,又与蒙恬传同,事或然也。成王发府,见周公祷书,乃泣,反周公。
称:周公归,恐成王壮,治有所淫佚,乃作多士,作毋逸。毋逸称:“为人父母,为业至长久,子孙骄奢忘之,以亡其家,为人子可不慎乎!故昔在殷王中宗,严恭敬畏天命,自度集解孔安国曰:“用法度也。”治民,震惧不敢荒宁,集解马融曰:“民之劳苦,不敢荒废自安也。”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。其在高宗,正义武丁也。久劳于外,为与小人,集解孔安国曰:“父小乙使之久居人间,劳是稼穑,与小人出入同事也。”马融曰:“武丁为太子时,其父小乙使行役,有所劳役於外,与小人从事,小人艰难劳苦也。”郑玄曰:“为父小乙将师役於外也。”作其即位,乃有亮暗,三年不言,集解孔安国曰:“武丁起其即王位,则小乙死,乃有信嘿,三年不言,言孝行著也。”郑玄曰:“楣谓之梁,暗谓庐也。”言乃讙,集解郑玄曰:“讙,喜悦也。言乃喜悦,则臣民望其言久矣。”不敢荒宁,密靖殷国,集解马融曰:“密,安也。”至于小大无怨,集解孔安国曰:“小大之政,民无怨者,言无非也。”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。集解尚书云五十九年。其在祖甲,集解孔安国、王肃曰:“祖甲,汤孙太甲也。”马融、郑玄曰:“祖甲,武丁子帝甲也。”索隐孔安国以为汤孙太甲,马融、郑玄以为武丁子帝甲。按:纪年太甲唯得十二年,此云祖甲享国三十三年,祖甲是帝甲明矣。不义惟王,久为小人集解孔安国曰:“为王不义,久为小人之行,伊尹放之桐宫。”马融曰:“祖甲有兄祖庚,而祖甲贤,武丁欲立之,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,逃亡民间,故曰‘不义惟王,久为小人’也。武丁死,祖庚立。祖庚死,祖甲立。”于外,小人之依,能保施小民,不侮鳏寡,集解孔安国曰:“小人之所依,依仁政也。故能安顺於众民,不敢侮慢惸独也。”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。”集解王肃曰:“先中宗后祖甲,先盛德后有过也。”多士称曰:“自汤至于帝乙,无不率祀明德,帝无不配天者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无敢失天道者,故无不配天也。”在今后嗣王纣,诞淫厥佚,不顾天及民之从也。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敬之’也。”骃案:马融曰“纣大淫乐其逸,无所能顾念於天施显道於民而敬之也”。其民皆可诛。”“文王日中昃不暇食,飨国五十年。”作此以诫成王。
鹌湟成王在丰,天下已安,周之官政未次序,於是周公作周官,官别其宜,作立政,集解孔安国曰:“周公既致政成王,恐其怠忽,故以君臣立政为戒也。”以便百姓。百姓说。
家云周公在丰,病,将没,曰:“必葬我成周,集解徐广曰:“卫世家云管叔欲袭成周,然则或说尚书者不以成周为洛阳乎?诸侯年表叙曰‘齐、晋、楚、秦,其在成周,微之甚也’。”以明吾不敢离成王。”周公既卒,成王亦让,葬周公於毕,正义括地志云:“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。”从文王,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。
未获周公卒后,秋未获,暴风雷,禾尽偃,大木尽拔。周国大恐。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,索隐据尚书,武王崩后有此雷风之异。今此言周公卒后更有暴风之变,始开金縢之书,当不然也。盖由史迁不见文尚书,故说乖误。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。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简’。”骃案:孔安国曰“所藏请命策书本也”。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,集解孔安国曰:“二公倡王启之,故先见书也。史百执事皆从周公请命者。”郑玄曰:“问者,问审然否也。”史百执事曰:“信有,昔周公命我勿敢言。”成王执书以泣,集解郑玄曰:“泣者,伤周公忠孝如是而无之者。”曰:“自今后其无缪卜乎!集解孔安国曰:“本欲敬卜吉凶,今天意可,故止。”昔周公勤劳王家,惟予幼人弗及。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,惟朕小子其迎,我国家礼亦宜之。”集解王肃曰:“亦宜襃有德也。”正义孔安国云:“周公以成王未寤,故留东未还。成王改过自新,遣使者逆之,亦国家礼有德之宜也。”王、孔二说非也。按:言成王以开金縢之书,天风雷以彰周公之德,故成王亦设郊天之礼以迎,我国家先祖配食之礼亦当宜之,故成王出郊,天乃雨反风也。王出郊,天乃雨,反风,禾尽起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郊,以玉币谢天也。天即反风起禾,明郊之是也。”马融曰:“反风,风还反也。”二公命国人,凡大木所偃,尽起而筑之。集解徐广曰:“筑,拾也。”骃案:马融曰“禾为木所偃者,起其木,拾其下禾,乃无所失亡也”。岁则大孰。於是成王乃命鲁得郊集解礼记曰:“鲁君祀帝于郊,配以后稷,天子之礼。”祭文王。集解礼记曰:“诸侯不得祖天子。”郑玄曰:“鲁以周公之故,立文王之庙也。”鲁有天子礼乐者,以襃周公之德也。
芊猓周公卒,子伯禽固已前受封,是为鲁公。索隐周公元子就封於鲁,次子留相王室,代为周公。其馀食小国者六人,凡、蒋、邢、茅、胙、祭也。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,三年而后报政周公。周公曰:“何迟也?”伯禽曰:“变其俗,革其礼,丧三年然后除之,故迟。”太公亦封於齐,五月而报政周公。周公曰:“何疾也?”曰:“吾简其君臣礼,从其俗为也。”及后闻伯禽报政迟,乃叹曰:“呜呼,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!夫政不简不易,民不有近;平易近民,民必归之。”集解徐广曰:“一本云‘政不简不行,不行不乐,不乐则不平易;平易近民,民必归之’。又一本云‘夫民不简不易;有近乎简易,民必归之’。”索隐言为政简易者,民必附近之。近谓亲近也。
忠嗖伯禽即位之后,有管、蔡等反也,淮夷、徐戎亦并兴反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淮浦之夷,徐州之戎,并起为寇。”於是伯禽率师伐之於肸,作肸誓,集解徐广曰:“肸,一作‘鲜’,一作‘狝’。”骃案:尚书作“粊”。孔安国曰“鲁东郊之地名也”。索隐尚书作“费誓”。徐广云一作“鲜”,一作“狝”。按:尚书大传见作“鲜誓”,鲜誓即肸誓,今字异,义亦变也。鲜,狝也。言於肸地誓众,因行狝田之礼,以取鲜兽而祭,故字或作“鲜”,或作“狝”。孔安国云“费,鲁东郊地名”,即鲁卿季氏之费邑地也。曰:“陈尔甲胄,无敢不善。无敢伤牿。正义毒反。牿,牛马牢也。令臣无伤其牢,恐牛马逸。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集解郑玄曰:“风,走逸。臣妾,厮役之属也。”勿敢越逐,敬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振’。”复之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勿敢弃越垒伍而求逐也。众人有得佚马牛,逃臣妾,皆敬还。”无敢寇攘,逾墙垣。集解郑玄曰:“寇,劫取也。因其失亡曰‘攘’。”鲁人三郊三隧,集解王肃曰:“邑外曰郊,郊外曰隧。不言四者,东郊留守,故言三也。”歭尔刍茭、糗粮、桢干,集解孔安国曰:“皆当储歭汝粮,使足食;多积刍茭,供军牛马。”马融曰:“桢、干皆筑具,桢在前,干在两旁。”正义糗,去九反。桢音贞。无敢不逮。我甲戌筑而征徐戎,集解孔安国曰:“甲戌日当筑攻敌垒距堙之属。”无敢不及,有大刑。”集解马融曰:“大刑,死刑。”作此肸誓,遂平徐戎,定鲁。
攴猓鲁公伯禽卒,集解徐广曰:“皇甫谧云伯禽以成王元年封,四十六年,康王十六年卒。”子考公酋立。索隐系本作“就”,邹诞本作“遒”。考公四年卒,立弟熙,索隐一作“怡”。考公弟。是谓炀公。炀公筑茅阙门。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第’,又作‘夷’。世本曰‘炀公徙鲁’,宋忠曰:‘今鲁国’。”六年卒,子幽公宰立。索隐系本名圉。幽公十四年。幽公弟晞杀幽公而自立,是为魏公。集解徐广曰:“世本作‘微公’。”索隐系本“晞”作“弗”,音沸。“魏”作“微”。且书多用魏字作微,则太史公意亦不殊也。魏公五十年卒,子厉公擢立。索隐系本作“翟”,音持角反。厉公三十七年卒,鲁人立其弟具,是为献公。献公三十二年卒,集解徐广曰:“刘歆云五十年。皇甫谧云三十六年。”子真公濞立。索隐真音慎,本亦多作“慎公”。按:卫亦有真侯,可通也。濞,系本作“挚”,或作“鼻”,音匹位反。邹诞本作“慎公旸”。
周宣真公十四年,周厉王无道,出奔彘,共和行政。二十九年,周宣王即位。
S催三十年,真公卒,弟敖立,是为武公。
�!武公九年春,武公与长子括,少子戏,正义许义反,又音许宜反,后同。西朝周宣王。宣王爱戏,欲立戏为鲁太子。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:“废长立少,不顺;不顺,必犯王命;犯王命,必诛之:故出令不可不顺也。令之不行,政之不立;集解韦昭曰:“令不行则政不立。”行而不顺,民将弃上。集解韦昭曰:“使长事少,故民将弃上。”夫下事上,少事长,所以为顺。今天子建诸侯,立其少,是教民逆也。集解唐固曰:“言不教之顺而教之逆。”若鲁从之,诸侯效之,王命将有所壅;集解韦昭曰:“言先王立长之命将壅塞不行也。”若弗从而诛之,是自诛王命也。集解韦昭曰:“先王之命立长,今鲁亦立长,若诛之,是自诛王命。”诛之亦失,不诛亦失,集解韦昭曰:“诛之,诛王命;不诛,则王命废。”王其图之。”宣王弗听,卒立戏为鲁太子。夏,武公归而卒,集解徐广曰:“刘歆云立二年。”戏立,是为懿公。
拍辏懿公九年,懿公兄括之子伯御正义御,我嫁反,下同。与鲁人攻弑懿公,而立伯御为君。伯御即位十一年,周宣王伐鲁,杀其君伯御,而问鲁公子能道顺诸侯者,集解徐广曰:“顺,一作‘训’。”正义道音导。顺音训。以为鲁后。樊穆仲曰:集解韦昭曰:“穆仲,仲山父之谥也。犹鲁叔孙穆子谓之穆叔也。”“鲁懿公弟称,正义尺证反。肃恭明神,敬事耆老;赋事行刑,必问於遗训而咨於固实;集解徐广曰:“固,一作‘故’。”韦昭曰:“故实,故事之是者。”不干所问,不犯所。”宣王曰:“然,能训治其民矣。”乃立称於夷宫,集解韦昭曰:“夷宫者,宣王祖父夷王之庙。者爵命必於祖庙。”是为孝公。自是后,诸侯多畔王命。
十五孝公二十五年,诸侯畔周,犬戎杀幽王。秦始列为诸侯。
,孝二十七年,孝公卒,子弗湟立,集解徐广曰:“表云弗生也。”索隐系本作“弗皇”。年表作“弗生”。是为惠公。
辏�惠公三十年,晋人弑其君昭侯。四十五年,晋人又弑其君孝侯。
,长四十六年,惠公卒,长庶子息索隐隐公也。系本隐公名息姑。摄当国,行君事,是为隐公。初,惠公适夫人无子,正义适音的。公贱妾声子生子息。息长,为娶於宋。宋女至而好,惠公夺而自妻之。索隐左传宋武公生仲子,仲子手中有“为鲁夫人”文,故归鲁,生桓公。今此云惠公夺息妇而自妻。又经传不言惠公无道,左传文见分明,不太史公何据而为此说。谯周亦深不信然。生子允。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轨’。”索隐系本亦作“轨”也。登宋女为夫人,以允为太子。及惠公卒,为允少故,鲁人共令息摄政,不言即位。
【隐公五年,观渔於棠。集解贾逵曰:“棠,鲁地。陈渔而观之。”杜预曰:“高平方与县北有武棠亭,鲁侯观渔台也。”八年,与郑易天子之太山之邑祊及许田,君子讥之。集解谷梁传曰:“祊者,郑伯之所受命於天子而祭泰山之邑也。许田乃鲁之朝宿之邑。天子在上,诸侯不得以地相与。”
鞍傩十一年冬,公子挥谄谓隐公曰:“百姓便君,君其遂立。吾请为君杀子允,君以我为相。”集解左传曰:“羽父请杀桓公,将以求太宰也。”隐公曰:“有先君命。吾为允少,故摄代。今允长矣,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,集解服虔曰:“菟裘,鲁邑也。营菟裘以作宫室,欲居之以终老也。”杜预曰:“菟裘在泰山梁父县南。”以授子允政。”挥惧子允闻而反诛之,乃反谮隐公於子允曰:“隐公欲遂立,去子,子其图之。请为子杀隐公。”子允许诺。十一月,隐公祭钟巫,集解贾逵曰:“锺巫,祭名也。”齐于社圃,集解杜预曰:“社圃,园名。”馆于蔿氏。集解服虔曰:“馆,舍也。蔿氏,鲁大夫。”挥使人杀隐公于蔿氏,而立子允为君,是为桓公。
蠹�桓公元年,郑以璧易天子之许田。集解麋信曰:“郑以祊不足当许田,故复加璧。”二年,以宋之赂鼎入於太庙,君子讥之。集解谷梁传曰:“桓公内杀其君,外成人之乱,受赂而退,以事其祖,非礼也。”公羊传曰:“周公庙曰太庙。”
松�三年,使挥迎妇于齐为夫人。六年,夫人生子,与桓公同日,故名曰同。同长,为太子。
S催十六年,会于曹,伐郑,入厉公。
惺乱十八年春,公将有行,集解杜预曰:“始议行事也。”遂与夫人如齐。申繻谏止,集解贾逵曰:“申繻,鲁大夫。”公不听,遂如齐。齐襄公通桓公夫人。公怒夫人,夫人以告齐侯。夏四月丙子,齐襄公飨公,集解服虔曰:“为公设享宴之礼。”公醉,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,因命彭生摺其胁,公死于车。鲁人告于齐曰:“寡君畏君之威,不敢宁居,来修好礼。礼成而不反,无所归咎,请得彭生除丑於诸侯。”齐人杀彭生以说鲁。立太子同,是为庄公。庄公母夫人因留齐,不敢归鲁。
S催庄公五年冬,伐卫,内卫惠公。
�腹八年,齐公子纠来奔。九年,鲁欲内子纠於齐,后桓公,桓公发兵击鲁,鲁急,杀子纠。召忽死。齐告鲁生致管仲。鲁人施伯曰:正义世本云:“施伯,鲁惠公孙。”“齐欲得管仲,非杀之也,将用之,用之则为鲁患。不如杀,以其尸索隐本亦作“死”字也。与之。”庄公不听,遂囚管仲与齐。齐人相管仲。
侵地十三年,鲁庄公与曹沬会齐桓公於柯,曹沬劫齐桓公,求鲁侵地,已盟而释桓公。桓公欲背约,管仲谏,卒归鲁侵地。十五年,齐桓公始霸。二十三年,庄公如齐观社。集解韦昭曰:“齐因祀社,搜军实以示军容,公往观之。”
三十三十二年,初,庄公筑台临党氏,集解贾逵曰:“党氏,鲁大夫,任姓。”见孟女,集解贾逵曰:“党氏之女。”索隐即左传云孟任。党氏二女。孟,长也;任,字也,非姓耳。说而爱之,许立为夫人,割臂以盟。集解服虔曰:“割其臂以与公盟。”孟女生子斑。斑长,说梁氏女,集解杜预曰:“梁氏,鲁大夫也。”往观。圉人荦自墙外与梁氏女戏。集解服虔曰:“圉人,掌养马者,荦其名也。”正义荦,力角反。斑怒,鞭荦。庄公闻之,曰:“荦有力焉,遂杀之,是未可鞭而置也。”斑未得杀。会庄公有疾。庄公有三弟,长曰庆父,次曰叔牙,次曰季友。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。哀姜无子。哀姜娣正义田戾反。曰叔姜,生子开。庄公无适嗣,爱孟女,欲立其子斑。庄公病,而问嗣於弟叔牙。叔牙曰:“一继一及,鲁之常也。集解何休曰:“父死子继,兄死弟及。”庆父在,可为嗣,君何忧?”庄公患叔牙欲立庆父,退而问季友。季友曰:“请以死立斑也。”庄公曰:“曩者叔牙欲立庆父,柰何?”季友以庄公命命牙待於针巫氏,集解杜预曰:“针巫氏,鲁大夫也。”使针季劫饮叔牙以鸩,集解服虔曰:“鸩鸟,一曰运日鸟。”曰:“饮此则有后奉祀;不然,死且无后。”牙遂饮鸩而死,鲁立其子为叔孙氏。集解杜预曰:“不以罪诛,故得立后,世继其禄也。”八月癸亥,庄公卒,季友竟立子斑为君,如庄公命。侍丧,舍于党氏。正义未至公宫,止於舅氏。
庆父先时庆父与哀姜私通,欲立哀姜娣子开。及庄公卒而季友立斑,十月己未,庆父使圉人荦杀鲁公子斑於党氏。季友饹陈。集解服虔曰:“季友内庆父之情,力不能诛,故避其难出奔。”庆父竟立庄公子开,是为闵公。索隐系本名启,今此作“开”,避汉景帝讳耳。春秋作“闵公”也。
父与闵公二年,庆父与哀姜通益甚。哀姜与庆父谋杀闵公而立庆父。庆父使卜齮袭杀闵公於武闱。集解贾逵曰:“卜齮,鲁大夫也。宫中之门谓之闱。”正义齮,鱼绮反。闱音韦。季友闻之,自陈与闵公弟申如邾,请鲁求内之。鲁人欲诛庆父。庆父恐,奔莒。於是季友奉子申入,立之,是为厘公。索隐闵公弟名申,成季相之,鲁国以理,於是鲁人为僖公作鲁颂。厘公亦庄公少子。哀姜恐,奔邾。季友以赂如莒求庆父,庆父归,使人杀庆父,庆父请奔,弗听,乃使大夫奚斯行哭而往。庆父闻奚斯音,乃自杀。齐桓公闻哀姜与庆父乱以危鲁,及召之邾而杀之,以其尸归,戮之鲁。鲁厘公请而葬之。
在陈季友母陈女,故亡在陈,陈故佐送季友及子申。季友之将生也,父鲁桓公使人卜之,曰:“男也,其名曰‘友’,间于两社,为公室辅。集解贾逵曰:“两社,周社、亳社也。两社之间,朝廷执政之臣所在。”季友亡,则鲁不昌。”及生,有文在掌曰“友”,遂以名之,号为成季。其后为季氏,庆父后为孟氏也。
季友厘公元年,以汶阳鄪封季友。集解贾逵曰:“汶阳,鄪,鲁二邑。”杜预曰:“汶阳,汶水北地也。汶水出泰山莱芜县。”索隐“鄪”或作“费”,同音秘。按:费在汶水之北,则“汶阳”非邑。贾言二邑,非也。地理志东海费县,班固云“鲁季氏邑”。盖尚书费誓即其地。季友为相。
⒆孔九年,晋里克杀其君奚齐、卓子。集解徐广曰:“卓,一作‘悼’。”齐桓公率厘公讨晋乱,至高梁索隐晋地,在平阳县西北。而还,立晋惠公。十七年,齐桓公卒。二十四年,晋文公即位。
,是三十三年,厘公卒,子兴立,是为文公。
赋赏文公元年,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,代立。三年,文公朝晋襄父。
集十一年十月甲午,鲁败翟于咸,集解服虔曰:“鲁地也。”获长翟乔如,富父终甥舂其喉,以戈杀之,集解服虔曰:“富父终甥,鲁大夫也。舂犹旻。”埋其首於子驹之门,集解贾逵曰:“子驹,鲁郭门名。”以命宣伯。集解服虔曰:“宣伯,叔孙得臣子乔如也。得臣获乔如以名其子,使后世旌识其功。”
曰:初,宋武公之世,鄋瞒伐宋,集解服虔曰:“武公,周平王时,在春秋前二十五年。鄋瞒,长翟国名。”正义鄋作“廋”音,所刘反。瞒,莫寒反。司徒皇父帅师御之,以败翟于长丘,集解杜预曰:“宋地名。”获长翟缘斯。集解贾逵曰:“乔如之祖。”晋之灭路,集解在鲁宣公十五年。获乔如弟棼如。齐惠公二年,鄋瞒伐齐,齐王子城父获其弟荣如,埋其首於北门。集解按年表,齐惠公二年,鲁宣公之二年。卫人获其季弟简如。集解服虔曰:“获与乔如同时。”鄋瞒由是遂亡。集解杜预曰:“长翟之种绝。”
S催十五年,季文子使於晋。
【十八年二月,文公卒。文公有二妃:长妃齐女为哀姜,索隐此“哀”非谥,盖以哭而过巿,国人哀之,谓之“哀姜”,故生称“哀”,与上桓夫人别也。生子恶及视;次妃敬嬴,嬖爱,生子俀。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倭’。”索隐倭音人唯反,一作“俀”,音同。俀私事襄仲,集解服虔曰:“襄仲,公子遂。”襄仲欲立之,叔仲曰不可。集解服虔曰:“叔仲惠伯。”襄仲请齐惠公,惠公新立,欲亲鲁,许之。冬十月,襄仲杀子恶及视而立俀,是为宣公。哀姜归齐,哭而过巿,曰:“天乎!襄仲为不道,杀适正义音的。立庶!”巿人皆哭,鲁人谓之“哀姜”。鲁由此公室卑,三桓强。集解服虔曰:“三桓,鲁桓公之族仲孙、叔孙、季孙。”
S催宣公俀十二年,楚庄王强,围郑。郑伯降,复国之。
鳌�十八年,宣公卒,子成公黑肱立,集解徐广曰:“肱,一作‘股’。”是为成公。季文子曰:“使我杀适
《史记》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(4)
武王当愈,我当死也。”
注⒁集解孔安国曰:“不许,不愈也。屏,藏。言不得事神。”
注⒂集解孔安国曰:“占兆书也。”
注⒃集解王肃曰:“钥,藏占兆书管也。”
注⒄集解孔安国曰:“我新受三王命,武王维长终是谋周之道。”
注⒅集解马融曰:“一人,天子也。”郑玄曰:“兹,此也。”
注⒆集解孔安国曰:“藏之于匮,缄之以金,不欲人开也。”
其后武王既崩,成王少,在强葆之中。①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,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。管叔及其髃弟流言于国曰:“周公将不利于成王。”②周公乃告太公望﹑召公奭曰:“我之所以弗辟③而摄行政者,恐天下畔周,无以告我先王太王﹑王季﹑文王。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,于今而后成。武王蚤终,成王少,将以成周,我所以为之若此。”于是卒相成王,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。周公戒伯禽曰:“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下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无以国骄人。”
注①索隐强葆即“襁褓”,古字少,假借用之。正义强阔八寸,长八尺,用约小儿于背而负行。葆,小儿被也。
注②集解孔安国曰:“放言于国,以诬周公,以惑成王也。”
注③正义音避。
管﹑蔡﹑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。周公乃奉成王命,兴师东伐,作大诰。遂诛管叔,杀武庚,放蔡叔。收殷余民,以封康叔于韂,封微子于宋,以奉殷祀。宁淮夷东土,二年而毕定。诸侯咸服宗周。
天降祉福,唐叔得禾,异母同颖,①献之成王,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,作馈禾。
周公既受命禾,嘉天子命,②作嘉禾。东土以集,周公归报成王,乃为诗贻王,命之曰鸱鸮。③王亦未敢训周公。④
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穗’。颖即穗也。”索隐尚书曰“异亩”,此“母”义并通。邹诞本同。
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嘉,一作‘鲁’,今书序作‘旅’也。”索隐徐广云一作“鲁”,“鲁”字误也。今书序作“旅”。史记嘉天子命,于文亦得,何须作“嘉旅”?
注③集解毛诗序曰:“成王未知周公之志,公乃为诗以遗王,名之曰鸱鸮。”
毛传曰:“鸱鸮,□塇也。”
注④集解徐广曰:“训,一作‘诮’。”索隐按:尚书作“诮”。诮,让也。此作“训”,字误耳,义无所通。徐氏合定其本,何须云一作“诮”也!
成王七年二月乙未,王朝步自周,至丰,①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。②其三月,周公往营成周雒邑,③卜居焉,曰吉,遂国之。
注①集解马融曰:“周,镐京也。丰,文王庙所在。朝者,举事上朝,将即土中易都,大事,故告文王﹑武王庙。”郑玄曰:“步,行也,堂下谓之步。丰﹑镐异邑,而言步者,告武王庙即行,出庙入庙,不以为远,为父恭也。”索隐丰,文王所作邑。后武王都镐,于丰立文王庙。按:丰在鄠县东,临丰水,东去镐二十五里也。
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相,视也。”
注③集解公羊传曰:“成周者何?东周也。”何休曰:“名为成周者,周道始成,王所都也。”
成王长,能听政。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,成王临朝。周公之代成王治,南面倍依以朝诸侯。①及七年后,还政成王,北面就臣位,堏堏如畏然。②
注①集解礼记曰:“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,天子负斧依,南向而立。”郑玄曰:“周公摄王位,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也。不于宗庙,避王也。天子,周公也。
负之言倍也。斧依,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闲,周公于前立也。”
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堏堏,谨敬貌也。见三苍,音穷穷。一本作‘夔夔’也。”
初,成王少时,病,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,以祝于神曰:“王少未有识,奸神命者乃旦也。”亦藏其策于府。成王病有瘳。及成王用事,人或谮周公,周公奔楚。①成王发府,见周公祷书,乃泣,反周公。
注①索隐经典无文,其事或别有所出。而谯周云“秦既燔书,时人欲言金縢之事,失其本末,乃云‘成王少时病,周公祷河欲代王死,藏祝策于府。成王用事,人谗周公,周公奔楚。成王发府见策,乃迎周公’”,又与蒙恬传同,事或然也。
周公归,恐成王壮,治有所淫佚,乃作多士,作毋逸。毋逸称:“为人父母,为业至长久,子孙骄奢忘之,以亡其家,为人子可不慎乎!故昔在殷王中宗,严恭敬畏天命,自度①治民,震惧不敢荒宁,②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。其在高宗,③久劳于外,为与小人,④作其即位,乃有亮闇,三年不言,⑤言乃讙,⑥不敢荒宁,密靖殷国,⑦至于小大无怨,⑧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。⑨其在祖甲,⑩不义惟王,久为小人⑾于外,知小人之依,能保施小民,不侮□寡,⑿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。”⒀多士称曰:“自汤至于帝乙,无不率祀明德,帝无不配天者。⒁在今后嗣王纣,诞淫厥佚,不顾天及民之从也。⒂其民皆可诛。”(周多士)“文王日中昃不暇食,飨国五十年。”作此以诫成王。
注①集解孔安国曰:“用法度也。”
注②集解马融曰:“知民之劳苦,不敢荒废自安也。”
注③正义武丁也。
注④集解孔安国曰:“父小乙使之久居人闲,劳是稼穑,与小人出入同事也。”
马融曰:“武丁为太子时,其父小乙使行役,有所劳役于外,与小人从事,知小人艰难劳苦也。”郑玄曰:“为父小乙将师役于外也。”
注⑤集解孔安国曰:“武丁起其即王位,则小乙死,乃有信嘿,三年不言,言孝行着也。”郑玄曰:“楣谓之梁,闇谓庐也。”
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讙,喜悦也。言乃喜悦,则臣民望其言久矣。”
注⑦集解马融曰:“密,安也。”
注⑧集解孔安国曰:“小大之政,民无怨者,言无非也。”
注⑨集解尚书云五十九年。
注⑩集解孔安国﹑王肃曰:“祖甲,汤孙太甲也。”马融﹑郑玄曰:“祖甲,武丁子帝甲也。”索隐孔安国以为汤孙太甲,马融﹑郑玄以为武丁子帝甲。按:
纪年太甲唯得十二年,此云祖甲享国三十三年,知祖甲是帝甲明矣。
注⑾集解孔安国曰:“为王不义,久为小人之行,伊尹放之桐宫。”马融曰:
“祖甲有兄祖庚,而祖甲贤,武丁欲立之,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,逃亡民闲,故曰‘不义惟王,久为小人’也。武丁死,祖庚立。祖庚死,祖甲立。”
注⑿集解孔安国曰:“小人之所依,依仁政也。故能安顺于觽民,不敢侮慢惸独也。”
注⒀集解王肃曰:“先中宗后祖甲,先盛德后有过也。”
注⒁集解孔安国曰:“无敢失天道者,故无不配天也。”
注⒂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敬之’也。”骃案:马融曰“纣大淫乐其逸,无所能顾念于天施显道于民而敬之也”。
成王在丰,天下已安,周之官政未次序,于是周公作周官,官别其宜,作立政,①以便百姓。百姓说。
注①集解孔安国曰:“周公既致政成王,恐其怠忽,故以君臣立政为戒也。”
周公在丰,病,将没,曰:“必葬我成周,①以明吾不敢离成王。”周公既卒,成王亦让,葬周公于毕,②从文王,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。
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韂世家云管叔欲袭成周,然则或说尚书者不以成周为洛阳乎?诸侯年表□曰‘齐﹑晋﹑楚﹑秦,其在成周,微之甚也’。”
注②正义括地志云:“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。”
周公卒后,秋未获,暴风雷(雨),禾尽偃,大木尽拔。周国大恐。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,①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。②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,③史百执事曰:“信有,昔周公命我勿敢言。”成王执书以泣,④曰:“自今后其无缪卜乎!⑤昔周公勤劳王家,惟予幼人弗及知。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,惟朕小子其迎,我国家礼亦宜之。”⑥王出郊,天乃雨,反风,禾尽起。⑦二公命国人,凡大木所偃,尽起而筑之。⑧岁则大孰。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⑨祭文王。⑩鲁有天子礼乐者,以曪周公之德也。
注①索隐据尚书,武王崩后有此雷风之异。今此言周公卒后更有暴风之变,始开金縢之书,当不然也。盖由史迁不见古文尚书,故说乖误。
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简’。”骃案:孔安国曰“所藏请命策书本也”。
注③集解孔安国曰:“二公倡王启之,故先见书也。史百执事皆从周公请命者。”
郑玄曰:“问者,问审然否也。”
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泣者,伤周公忠孝如是而无知之者。”
注⑤集解孔安国曰:“本欲敬卜吉凶,今天意可知,故止。”
注⑥集解王肃曰:“亦宜曪有德也。”正义孔安国云:“周公以成王未寤,故留东未还。成王改过自新,遣使者逆之,亦国家礼有德之宜也。”王﹑孔二说非也。按:言成王以开金縢之书,知天风雷以彰周公之德,故成王亦设郊天之礼以迎,我国家先祖配食之礼亦当宜之,故成王出郊,天乃雨反风也。
注⑦集解孔安国曰:“郊,以玉币谢天也。天即反风起禾,明郊之是也。”马融曰:“反风,风还反也。”
注⑧集解徐广曰:“筑,拾也。”骃案:马融曰“禾为木所偃者,起其木,拾其下禾,乃无所失亡也”。
注⑨集解礼记曰:“鲁君祀帝于郊,配以后稷,天子之礼。”
注⑩集解礼记曰:“诸侯不得祖天子。”郑玄曰:“鲁以周公之故,立文王之庙也。”
周公卒,子伯禽固已前受封,是为鲁公。①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,三年而后报政周公。周公曰:“何迟也?”伯禽曰:“变其俗,革其礼,丧三年然后除之,故迟。”太公亦封于齐,五月而报政周公。周公曰:“何疾也?”曰:“吾简其君臣礼,从其俗为也。”及后闻伯禽报政迟,乃叹曰:“呜呼,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!夫政不简不易,民不有近;平易近民,民必归之。”②
注①索隐周公元子就封于鲁,次子留相王室,代为周公。其余食小国者六人,凡﹑蒋﹑邢﹑茅﹑胙﹑祭也。
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一本云‘政不简不行,不行不乐,不乐则不平易;平易近民,民必归之’。又一本云‘夫民不简不易;有近乎简易,民必归之’。”索隐言为政简易者,民必附近之。近谓亲近也。
伯禽即位之后,有管﹑蔡等反也,淮夷﹑徐戎亦并兴反。①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,作肸誓,②曰:“陈尔甲胄,无敢不善。无敢伤牿。③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④勿敢越逐,敬⑤复之。⑥无敢寇攘,逾墙垣。⑦鲁人三郊三隧,⑧歭尔刍茭﹑糗粮﹑桢干,⑨无敢不逮。我甲戌筑而征徐戎,[一0]无敢不及,有大刑。”⑾作此肸誓,遂平徐戎,定鲁。
注①集解孔安国曰:“淮浦之夷,徐州之戎,并起为寇。”
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肸,一作‘鲜’,一作‘狝’。”骃案:尚书作“粊”。孔安国曰“鲁东郊之地名也”。索隐尚书作“费誓”。徐广云一作“鲜”,一作“狝”。
按:尚书大传见作“鲜誓”,鲜誓即肸誓,古今字异,义亦变也。鲜,狝也。言于肸地誓觽,因行狝田之礼,以取鲜兽而祭,故字或作“鲜”,或作“狝”。孔安国云“费,鲁东郊地名”,即鲁卿季氏之费邑地也。
注③正义古毒反。牿,牛马牢也。令臣无伤其牢,恐牛马逸。
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风,走逸。臣妾,畼役之属也。”
注⑤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振’。”
注⑥集解孔安国曰:“勿敢□越垒伍而求逐也。觽人有得佚马牛,逃臣妾,皆敬还。”
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寇,劫取也。因其失亡曰‘攘’。”
注⑧集解王肃曰:“邑外曰郊,郊外曰隧。不言四者,东郊留守,故言三也。”
注⑨集解孔安国曰:“皆当储歭汝粮,使足食;多积刍茭,供军牛马。”马融曰:“桢﹑干皆筑具,桢在前,干在两旁。”正义糗,去九反。桢音贞。
注⑩集解孔安国曰:“甲戌日当筑攻敌垒距堙之属。”
注⑾集解马融曰:“大刑,死刑。”
鲁公伯禽卒,①子考公酋立。②考公四年卒,立弟熙,③是谓炀公。炀公筑茅阙门。④六年卒,子幽公宰立。⑤幽公十四年。幽公弟垊杀幽公而自立,是为魏公。⑥魏公五十年卒,子厉公擢立。⑦厉公三十七年卒,鲁人立其弟具,是为献公。献公三十二年卒,⑧子真公濞立。⑨
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皇甫谧云伯禽以成王元年封,四十六年,康王十六年卒。”
注②索隐系本作“就”,邹诞本作“遒”。
注③索隐一作“怡”。考公弟。
注④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第’,又作‘夷’。世本曰‘炀公徙鲁’,宋忠曰:‘今鲁国’。”
注⑤索隐系本名圉。
注⑥集解徐广曰:“世本作‘微公’。”索隐系本“垊”作“弗”,音沸。“魏”作“微”。且古书多用魏字作微,则太史公意亦不殊也。
注⑦索隐系本作“翟”,音持角反。
注⑧集解徐广曰:“刘歆云五十年。皇甫谧云三十六年。”
注⑨索隐真音慎,本亦多作“慎公”。按:韂亦有真侯,可通也。濞,系本作“挚”,或作“鼻”,音匹位反。邹诞本作“慎公坙”。
真公十四年,周厉王无道,出奔彘,共和行政。二十九年,周宣王即位。
三十年,真公卒,弟敖立,是为武公。
武公九年春,武公与长子括,少子戏,①西朝周宣王。宣王爱戏,欲立戏为鲁太子。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:“废长立少,不顺;不顺,必犯王命;犯王命,必诛之:故出令不可不顺也。令之不行,政之不立;②行而不顺,民将□上。
③夫下事上,少事长,所以为顺。今天子建诸侯,立其少,是教民逆也。④若鲁从之,诸侯效之,王命将有所壅;⑤若弗从而诛之,是自诛王命也。⑥诛之亦失,不诛亦失,⑦王其图之。”宣王弗听,卒立戏为鲁太子。夏,武公归而卒,⑧戏立,是为懿公。
注①正义许义反,又音许宜反,后同。
注②集解韦昭曰:“令不行则政不立。”
注③集解韦昭曰:“使长事少,故民将□上。”
注④集解唐固曰:“言不教之顺而教之逆。”
注⑤集解韦昭曰:“言先王立长之命将壅塞不行也。”
注⑥集解韦昭曰:“先王之命立长,今鲁亦立长,若诛之,是自诛王命。”
注⑦集解韦昭曰:“诛之,诛王命;不诛,则王命废。”
注⑧集解徐广曰:“刘歆云立二年。”
懿公九年,懿公兄括之子伯御①与鲁人攻弑懿公,而立伯御为君。伯御即位十一年,周宣王伐鲁,杀其君伯御,而问鲁公子能道顺诸侯者,②以为鲁后。樊穆仲曰:③“鲁懿公弟称,④肃恭明神,敬事耆老;赋事行刑,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;⑤不干所问,不犯所(知)[咨]。”宣王曰:“然,能训治其民矣。”乃立称于夷宫,⑥是为孝公。自是后,诸侯多畔王命。
注①正义御,我嫁反,下同。
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顺,一作‘训’。”正义道音导。顺音训。
注③集解韦昭曰:“穆仲,仲山父之谥也。犹鲁叔孙穆子谓之穆叔也。”
注④正义尺证反。
注⑤集解徐广曰:“固,一作‘故’。”韦昭曰:“故实,故事之是者。”
注⑥集解韦昭曰:“夷宫者,宣王祖父夷王之庙。古者爵命必于祖庙。”
初中文言文 南人与北人 翻译
1、译文:
诸季野对孙安国说:“北方人做学问,基础深厚广博,知识广博。”孙安国回答说:“南方人做学问,清新通达而且简明扼要。”支道林听到后,说;“对于圣贤,固然进入了‘得意忘言’的境界,对中等才质以下的人来说,北方人读书,像是在视野开阔处看月亮;南方人做学问,像是从窗户里看太阳。”
2、出处:《世说新语·文学第四》
扩展资料:
赏析:
我国自古以来素称“地大物博”,现在看来,说自己“物博”实属“穷人夸富”,说中国“地大”倒是名副其实。所谓“地大”并不仅仅具有地理学的意义,还隐含着东西南北不同的民俗与民情、不同的心理与性格。
如北方人的粗犷,南方人的文雅;北方人的豪爽,南方人的细腻;关东大汉自不同于绍兴师爷,塞北姑娘也有别于江南妹子。
《孝经》诗解8孝子之丧亲
《孝经》诗解8孝子之丧亲
题文诗:
孝子丧亲,其哭不偯,气竭而止,不有馀偯;
其礼无容,举措进退,无趋翔容;其言不文,
服美不安,闻乐不乐,食旨不甘,哀戚情深.
圣人之政,制礼施教,教民真孝,三日而食,
死不伤生,毁不灭性.三年之丧,示民有终.
为之棺椁,衣衾而举,陈其簠簋,而哀戚之;
擗踊哭泣,哀以送之;卜其宅兆,而安措之;
为之宗庙,以鬼享之;春秋祭祀,以时思之.
慎终追远,不忘所由.生事爱敬,孝行之始,
死事哀戚,孝行之终,孝顺之至,善始善终.
至孝至情,至情至本,情通始终,报本返始,
孝子事亲,一往情深,生养死送,养老送终,
生民本尽,情无不尽,死生义备,义薄云天.
丧亲章第十八
子曰:“孝子之丧亲也,哭不偯,礼无容,言不文,服美不安,闻乐不乐,食旨不甘,此哀戚之情也。三日而食,教民无以死伤生。毁不灭性,此圣人之政也。丧不过三年,示民有终也。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,陈其簠簋而哀戚之;擗踊哭泣,哀以送之;卜其宅兆,而安措之;为之宗庙,以鬼享之;春秋祭祀,以时思之。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(戚),生民之本尽矣,死生之义备矣,孝子之事亲终矣。”
分段疏注:
子曰:“孝子之丧亲也,哭不偯,礼无容,言不文,服美不安,闻乐不乐,食旨不甘,此哀戚之情也。三日而食,教民无以死伤生。毁不灭性,此圣人之政也。丧不过三年,示民有终也。
[疏] 正义曰:此章首云“孝子之丧亲也”,故章中皆论丧亲之事。丧,亡也,失也。父母之亡没,谓之丧亲。言孝子亡失其亲也,故以名章,结之於末矣。
注: 子曰:“孝子之丧亲也,生事已毕,死事未见,故发此章。哭不偯,气竭而息,声不委曲。礼无容,触地无容。言不文,不为文饰。服美不安,不安美饰,故服縗麻,闻乐不乐,悲哀在心,故不乐也。食旨不甘:旨,美也。不甘美味,故蔬食水饮。此哀戚之情也。谓上六句。三日而食,教民无以死伤生,毁不灭性:此圣人之政也。不食三日,哀毁过情,灭性而死,皆亏孝道,故圣人制礼施教,不令至於殒灭。丧不过三年,示民有终也。三年之丧,天下达礼,使不肖企及,贤者俯从。夫孝子有终身之忧,圣人以三年为制者,使人知有终竟之限也。
[疏]子曰至终也。○正义曰:此夫子述丧亲之义,言孝子之丧亲,哭以气竭而止,不有馀偯之声;举措进退之礼,无趋翔之容;有事应言,则言不为文饰;服美不以为安;闻乐不以为乐;假食美味不以为甘:此上六事,皆哀戚之情也。“三日而食”者,圣人设教,无以亲死多日不食伤及生人;虽即毁瘠,不令至於殒灭性命:此圣人所制丧礼之政也。又服丧不过三年,示民有终毕之终也。○注生事至此事。○正义曰:此依郑注也。生事谓上十七章说。生事之礼已毕,其死事经则未见,故又发此章以言也。○注气竭至委曲。○正义曰:此依郑注也。《礼记·间传》曰:“斩衰之哭,若往而不反。齐衰之哭,若往而反。”此注据斩衰而言之,是气竭而后止息。又曰:“大功之哭,三曲而偯。”郑注云:“三曲,一举声而三折也。偯,声馀从容也。”是偯为声馀委曲也。斩衰则不偯,故云“声不委曲也”。○注触地无容。○正义曰:此《礼记·问丧》之文也。以其悲哀在心,故形变於外,所以稽颡触地无容,哀之至也。○注不为文饰。○正义曰:案《丧服四制》云:“三年之丧,君不言。”又云:“不言而事,行者扶而起;言而后事,行者杖而起。”郑玄云:“扶而起,谓天子诸侯也。杖而起,谓大夫士也。”今此经云“言不文”,则是谓臣下也。虽则有言,志在哀戚,不为文饰也。○注不安至縗麻。○正义曰:案《论语》孔子责宰我,云:“食夫稻,衣夫锦,於汝安乎?”美饰谓锦绣之类也。故《礼记·问丧》云“身不安美”是也。孝子丧亲,心如斩截,为其不安美饰,故圣人制礼,令服縗麻。縗当以粗布长六寸,广四寸。麻谓腰绖首绖俱以麻为之。縗之言摧也,绖之言实也。孝子服之,明其心实摧痛也。韦昭引《书》云:“成王既崩,康王冕服即位。既事毕,反丧服。”据此则天子诸侯,但位定初丧,是皆服美,故宜不安也。○注悲哀至乐也。○正义曰:此依郑注也。言至痛中发,悲哀在心,虽闻乐声,不为乐也。○注旨美至水饮。○正义曰:“旨,美”,经传常训也。严植之曰:“美食,人之所甘。孝子不以为甘,故《问丧》云:‘口不甘味’,是不甘美味也。《间传》曰:‘父母之丧既殡,食粥。既虞、卒哭,疏食水饮,不食菜果’,是疏食水饮也。韦昭引《曲礼》云:‘有疾则饮酒食肉,是为食旨。’故宜不甘也。”○注不食至殒灭。○正义曰:经云“三日而食,毁不灭性”,注言不食三日,即三日不食也。云“哀毁过情”者,是毁瘠过度也。言三日不食,及毁瘠过度,因此二者有致危亡,皆亏孝行之道。《礼记·问丧》云:“亲始死,伤肾乾肝焦肺,水浆不入口三日。”又《间传》称:“斩衰三日不食。”此云三日而食者何?刘炫言三日之后乃食,皆谓满三日则食也。云“故圣人制礼施教,不令至於殒灭”者,《曲礼》云:“居丧之礼,毁瘠不形。”又曰:“不胜丧,乃比於不慈不孝。”是也。○注三年至限也。○正义曰:云“三年之丧天下达礼”者,此依郑注也。《礼记·三年问》云:“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达丧也。”郑玄云:“达谓自天子至於庶人。”注与彼同,唯改丧为礼耳。云“使不肖企及,贤者俯从”者,案《丧服四制》曰:“此丧之所以三年,贤者不得过,不肖者不得不及。”檀弓曰:“先王制礼也,过之者,俯而就之;不至焉者,跂而及之”也。注引彼二文,欲举中为节也。起踵曰企,俛首曰俯。云“夫孝子有终身之忧,圣人以三年为制”者,圣人虽以三年为文,其实二十五月而毕。故《三年问》云:“将申夫脩饰之君子与?则三年之丧,二十五月而毕,若驷之过隙,然而遂之,则是无穷也。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,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”是也。《丧服四制》曰:“始死,三日不怠,三月不解,期悲哀,三年忧,恩之杀也。故孔子云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於父母之怀。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达丧也。”所以丧必三年为制也。
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,陈其簠簋而哀戚之;擗踊哭泣,哀以送之;卜其宅兆,而安措之;为之宗庙,以鬼享之;春秋祭祀,以时思之。
注: 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,周尸为棺,周棺为椁。衣,谓敛衣。衾,被也。举,谓举尸内於棺也。陈其簠簋而哀戚之,簠簋,祭器也。陈奠素器而不见亲,故哀戚也。擗踊哭泣,哀以送之。男踊女擗,祖载送之。卜其宅兆,而安措之。宅,墓穴也。兆,茔域也。葬事大,故卜之。为之宗庙,以鬼享之;立庙祔祖之后,则以鬼礼享之。春秋祭祀,以时思之。寒暑变移,益用增感,以时祭祀,展其孝思也。
[疏] 为之至思之。○正义曰:此言送终之礼,及三年之后宗庙祭祀之事也。言孝子送终,须为棺椁衣衾也。大敛之时,则用衾而举尸内於棺中也。陈设簠簋之奠,而加哀戚。葬则男踊女擗,哭泣哀号以送之。亲既长依丘垄,故卜选宅兆之地而安置之。既葬之后,则为宗庙,以鬼神之礼享之。三年之后,感念於亲,春秋祭祀,以时思之也。○注周尸至棺也。○正义曰:云“周尸为棺,周棺为椁”者,此依郑注也。《檀弓》称:“葬也者,藏也。藏也者,欲人之弗得见也。是故衣足以饰身,棺周於衣,椁周於棺,土周於椁。”注约彼文,故言周尸为棺,周棺为椁也。《白虎通》云:“棺之言完,宜完密也。椁之言廓,谓开廓不使土侵棺也。”《易·系辞》曰:“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树,丧期无数。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。”案《礼记》云:“有虞氏瓦棺。夏后氏堲周。殷人棺椁。周人墙置翣。”则虞夏之时,棺椁之初也。云“衣,谓敛衣。衾,被也。举,谓举尸内於棺也”者,此依孔传也。衣谓袭与大小敛之衣也。衾谓单被覆尸,荐尸所用。从初死至大敛,凡三度加衣也。一是袭也,谓沐尸竟,著衣也,天子十二称,公九称,诸侯七称,大夫五称,士三称,袭皆有袍,袍之上又有衣一通,朝祭之服,谓之一称。二是小敛之衣也,天子至士,皆十九称,不复用袍,衣皆有絮也。三是大敛也,天子百二十称,公九十称,诸侯七十称,大夫五十称,士三十称,衣皆襌袷也。《丧大记》云:“布紟二衾,君大夫士一也。”郑玄云:“二衾者,或覆之,或荐之,是举尸所用也。”棺椁之数,贵贱不同。皇侃据《檀弓》以天子之棺四重,谓水、兕革棺、杝棺一,梓棺二。最在内者水牛皮,次外兕牛皮,各厚三寸为一重,合厚六寸。又有杝棺,厚四寸,谓之椑棺,言漆之椑椑然。前三物为二重,合一尺。外又有梓棺,厚六寸,谓之属棺,言连属内外。就前四物为三重,合厚一尺六寸。外又有梓棺,厚八寸,谓之大棺,言其最大,在众棺之外。就前五物为四重,合厚二尺四寸也。上公去水牛皮,则三重,合厚二尺一寸也。侯、伯、子、男又去兕牛皮,则二重,合厚一尺八寸。上大夫又去椑棺,一重,合厚一尺四寸。下大夫亦一重,但属四寸,大棺六寸,合厚一尺。士不重,无属,唯大棺六寸。庶人即棺四寸。案《檀弓》云:“柏椁以端,长六尺。”又《丧大记》曰:“君松椁,大夫柏椁,士杂木椁。”是也。○注簠簋至戚也。○正义曰:“簠簋,祭器也”者,《周礼·舍人职》云:“凡祭祀供簠簋,实之陈之。”是簠簋为器也。故郑玄云:“方曰簠,圆曰簋,盛黍稷稻梁器。”云“陈奠素器而不见亲,故哀戚也”者,下《檀弓》云:“奠以素器,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。”又案陈簠簋在衣衾之下,哀以送之。上旧说以为大敛祭是不见亲,故哀戚也。○注男踊至送之。○正义曰:案《问丧》云:“在床曰尸,在棺曰柩。动尸举柩,哭踊无数。恻怛之心,痛疾之意,悲哀志懑气盛,故袒而踊之。妇人不宜袒,故发胸、击心、爵踊、殷殷田田,如坏墙然。”则是女质不宜极踊,故以擗言之。据此女既有踊,则男亦有擗,是互文也。云“祖载送之”者,案《既夕礼》:柩车迁祖,质明设迁祖奠,日侧彻之,“乃载”。郑注云:“乃举柩郤下而载之。”又云:商祝饰柩,及陈器讫,“乃祖”。注云:“还柩乡外,为行始。”又《檀弓》云:“曾子吊於负夏,主人既祖。”郑云:“祖谓移柩车去载处,为行始。”然则祖,始也。以生人将行而饮酒曰祖,故柩车既载而设奠谓之祖奠。是“祖载送之”之义也。○注宅墓至卜之。○正义曰:云“宅,墓穴也。兆,茔域也”者,此依孔传也。案《士丧礼》“筮宅”,郑云:“宅,葬居也。”《诗》云:“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”郑云:“穴谓冢圹中也。”故云“宅,墓穴也”。案《周礼·冢人》:“掌公墓之地,辨其兆域。”则兆是莹域也。云“葬事大,故卜之”者,此依郑注也。孔安国云:“恐其下有伏石,涌水泉,复为市朝之地,故卜之。”是也。○注立庙至享之。○正义曰:立庙者,即《礼记·祭法》天子至士皆有宗庙,云“王立七庙,曰考庙、曰王考庙、曰皇考庙、曰显考庙、曰祖考庙,皆月祭之。远庙为祧,有二祧,享尝乃止。诸侯立五庙,曰考庙、曰王考庙、曰皇考庙,皆月祭之。显考庙、祖考庙,享尝乃止。大夫立三庙,曰考庙、曰王考庙、曰皇考庙、享尝乃止。适士二庙,曰考庙、曰王考庙、享尝乃止。官师一庙曰考庙。庶人无庙”。斯则立宗庙者,为能终於事亲也。旧解云:宗,尊也;庙,貌也,言祭宗庙,见先祖之尊貌也。故《祭义》曰:“祭之日,入室,僾然必有见乎其位;周还出户,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。”是也。祔祖,谓以亡者之神祔之於祖也。《檀弓》曰:“卒哭曰‘成事’。是日也,以吉祭易丧祭。明日,祔祖父。”则是卒哭之明日而祔,未卒哭之前皆丧祭也。既祔之后,则以鬼礼享之。然宗庙谓士以上,则春秋祭祀兼於庶人也。○注寒暑至思也。○正义曰:案《祭义》云:“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春,雨露既濡,君子履之,必有怵惕之心,如将见之。”是也。
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(戚),生民之本尽矣,死生之义备矣,孝子之事亲终矣。”
注: 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,生民之本尽矣,死生之义备矣,孝子之事亲终矣。爱敬哀戚,孝行之始终也。备陈死生之义,以尽孝子之情。
[疏]生事至终矣。○正义曰:此合结生死之义。言亲生则孝子事之,尽於爱敬;亲死则孝子事之,尽於哀戚。生民之宗本尽矣,死之义理备矣,孝子之事亲终矣。言十八章,具载有此义。○注爱敬至之情。○正义曰:云“爱敬哀戚,孝行之终始也”者,爱敬是孝行之始也,哀戚是孝行之终也。云“备陈死生之义,以尽孝子之情”者,言孝子之情无所不尽也。
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yuntue.com/post/162763.html | 云服务器网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