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:
- 1、MySQL与Redis数据库连接池介绍(图示+源码+代码演示)
- 2、Redis官方教程 Expire超时
- 3、怎样连接Redis数据库
- 4、redis入门教程 基本操作如下
- 5、redis如何创建MYSQL数据库
MySQL与Redis数据库连接池介绍(图示+源码+代码演示)
数据库连接池(Connection pooling)是程序启动时建立足够的数据库连接,并将这些连接组成一个连接池,由程序动态地对池中的连接进行申请,使用,释放。
简单的说:创建数据库连接是一个很耗时的操作,也容易对数据库造成安全隐患。所以,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,集中创建多个数据库连接,并把他们集中管理,供程序使用,可以保证较快的数据库读写速度,还更加安全可靠。
不使用数据库连接池
如果不使用数据库连接池,对于每一次SQL操作,都要走一遍下面完整的流程:
1.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(客户端与 MySQL服务器的连接基于TCP协议)
2.MySQL认证的三次我收
3.真正的SQL执行
4.MySQL的关闭
5.TCP的四次握手关闭
可以看出来,为了执行一条SQL,需要进行大量的初始化与关闭操作
使用数据库连接池
如果使用数据库连接池,那么会 事先申请(初始化)好 相关的数据库连接,然后在之后的SQL操作中会复用这些数据库连接,操作结束之后数据库也不会断开连接,而是将数据库对象放回到数据库连接池中
资源重用:由于数据库连接得到重用,避免了频繁的创建、释放连接引起的性能开销,在减少系统消耗的基础上,另一方面也增进了系统运行环境的平稳性(减少内存碎片以及数据库临时进程/线程的数量)。
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: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过程中,往往已经创建了若干数据库连接置于池中备用。 此时连接的初始化工作均已完成。对于业务请求处理而言,直接利用现有可用连接,避免了从数据库连接初始化和释放过程的开销,从而缩减了系统整体响应时间。
统一的连接管理,避免数据库连接泄露:在较为完备的数据库连接池实现中,可根据预先的连接占用超时设定,强制收回被占用连接。从而避免了常规数据库连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泄露。
如果说你的服务器CPU是4核i7的,连接池大小应该为((4*2)+1)=9
相关视频推荐
90分钟搞懂数据库连接池技术|linux后台开发
《tcp/ip详解卷一》: 150行代码拉开协议栈实现的篇章
学习地址:C/C++Linux服务器开发/后台架构师【零声教育】-学习视频教程-腾讯课堂
需要C/C++ Linux服务器架构师学习资料加qun 812855908 获取(资料包括 C/C++,Linux,golang技术,Nginx,ZeroMQ,MySQL,Redis,fastdfs,MongoDB,ZK,流媒体,CDN,P2P,K8S,Docker,TCP/IP,协程,DPDK,ffmpeg 等),免费分享
源码下载
下载方式:(Github中下载)
db_pool目录下有两个目录,mysql_pool目录为MySQL连接池代码,redis_pool为redis连接池代码
下面介绍mysql_pool
CDBConn解析
概念: 代表一个数据连接对象实例
相关成员:
m_pDBPool:该数据库连接对象所属的数据库连接池
构造函数: 绑定自己所属于哪个数据库连接池
Init()函数: 创建数据库连接句柄
CDBPool解析
概念:代表一个数据库连接池
相关成员:
Init()函数:常见指定数量的数据库实例句柄,然后添加到m_free_list中,供后面使用
GetDBConn()函数: 用于从空闲队列中返回可以使用的数据库连接句柄
RelDBConn()函数: 程序使用完该数据库句柄之后,将句柄放回到空闲队列中
测试之前,将代码中的数据库地址、端口、账号密码等改为自己的(代码中有好几处)
进入MySQL, 创建mysql_pool_test数据库
进入到mysql_pool目录下, 创建一个build目录并进入 :
然后输入如下的命令进行编译
之后就会在目录下生成如下的可执行文件
输入如下两条命令进行测试: 可以看到不使用数据库连接池,整个操作耗时4秒左右;使用连接池之后,整个操作耗时2秒左右,提升了一倍
源码下载
下面介绍redis_pool
测试
进入到redis_pool目录下, 创建一个build目录并进入 :
然后输入如下的命令进行编译
之后就会在目录下生成如下的可执行文件
输入如下的命令进行测试: 可以看到不使用数据库连接池,整个操作耗时182ms;使用连接池之后,整个操作耗时21ms,提升了很多
进入redis,可以看到我们新建的key:
Redis官方教程 Expire超时
EXPIRE key second
设置超时 key 。超时过期后,key将自动删除。在Redis术语中,通常认为具有超时的key是 不稳定的 。
只有删除或覆盖key内容的命令才能清除超时,包括 DEL , SET , GETSET 和所有 *STORE 命令。这意味着 改变 存储在key中的值而不用新key替换它的所有操作将使超时保持不变。举例来说,增加一键的值 INCR ,往列表推新值的,包括 LPUSH ,或改变了哈希的字段值 HSET ,都不会改变超时。
也可以清除超时,使用 PERSIST 命令将key重新转换为持久key。
如果使用 RENAME 重命名key,则相关的生存时间将转移到新key名称。
如果一个key被 RENAME 覆盖,比如,已经存在key Key_A ,被如下命令所覆盖, RENAME Key_B Key_A ,新key Key_A 将继承所有的 Key_B 的属性,与原始 Key_A 否有超时没有关系。
请注意,使用非正数的超时时间调用 EXPIRE / PEXPIRE 或 使用一个过去时间调用 EXPIREAT / PEXPIREAT ,将导致键被 删除 而不是过期(因此,发出的 键事件 将是 del ,而不是 expired )。
可以使用已经设置超时的key作为参数调用 EXPIRE 。在这种情况下,key的生存时间将 更新 为新值。有许多有用的应用程序,下面的 导航会话 模式部分中记录了一个示例 。
在之前的Redis 2.1.3版本中 ,使用命令更改key来使用超时设置更改key,具有完全删除key的效果。由于复制层中的限制现在已得到修复,因此需要使用此语义。
EXPIRE 将返回0并且不会更改具有超时设置的key的超时。
整数回复 ,具体为:
假如你有一个web服务,你需要记录用户最近浏览的N个页面,每个相邻页面的浏览时间不超过60s。
你可以用redis轻松实现,每次用户打开一个页面,执行如下命令:
如果用户60s没有操作,页面就会被删除,只有60s以内的页面会被记录。
通常,创建Redis key时没有相关的过期时间。key只会永远存在,除非用户以明确的方式将其 删除 ,例如使用 DEL 命令。
EXPIRE 家族命令能够给key设置超时时间,但是会使用一些额外的内存成本。当key设置了过期时,Redis将确保在指定的时间过后删除key。
可以使用 EXPIRE 和 PERSIST 命令(或其他严格相关的命令)更新或完全删除key生存时间。
在Redis 2.4中,到期可能不精确,误差可能在0到1秒之间。
从Redis 2.6开始,到期误差从0到1毫秒。
Key到期信息存储为绝对Unix时间戳(在Redis 2.6或更高版本的情况下以毫秒为单位)。这意味着即使Redis实例未处于活动状态,时间也在流动。
为了使到期效果良好,计算机时间必须稳定。如果您从两台计时器中移动RDB文件并在其时钟中使用大型desync,则可能会发生有趣的事情(例如加载时加载的所有键都将在加载时过期)。
即使运行实例也会检查计算机时钟,例如,如果您设置的key的生存时间为1000秒,然后将计算机时间设置为当前时间向后2000秒,key将立即过期,而不是持续1000秒。
Redis key以两种方式过期: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。
当某个客户端尝试访问key时,如果发现key超时,key被动过期。
当然这还不够,因为有过期的key永远不会被再次访问。这些key无论如何都应该过期,所以周期性地Redis会在具有过期设置的key中随机测试几个key。已经过期的所有key都将从key空间中删除。
具体来说,这就是Redis每秒做10次的事情:
这是一个简单的概率算法,基本上假设我们的样本代表整个key空间,我们继续到期,直到可能过期的key百分比低于25%
这意味着在任何给定时刻,使用内存的已经过期的最大key数量最大等于每秒最大写入操作量除以4。
为了在不牺牲一致性的情况下获得正确的行为,当key到期时,在AOF文件中合成 DEL 操作并通知所有副本节点。这样,到期过程集中在主实例中,并且不存在一致性错误。
但是,连接到主服务器的副本节点不会单独地使key过期,(但会等待来自主服务器的 DEL ),但它们仍将采用数据集中存在的过期的完整状态,因此当副本被选为主服务器时它将能够独立地使密钥到期,充分充当主人。
怎样连接Redis数据库
Redis 连接命令主要是用于连接 redis 服务。
以下实例演示了客户端如何通过密码验证连接到 redis 服务,并检测服务是否在运行:
redis 127.0.0.1:6379 AUTH “password”
OK
redis 127.0.0.1:6379 PING
PONG
更多命令详见:
redis入门教程 基本操作如下
1、redis安装 windows环境的redis下载、安装,请参见以下经验,redis下载:,redis安装:,ubuntu系统下载安装,请参见以下经验,命令直接下载安装:,下载后手动编译安装:
2、启动redis服务端 双击运行“redis-server.exe”即可完成redis服务端的启动,默认使用6379端口,服务端开启后,不要关闭,因为客户端需要连接上服务端才能进行各种操作
3、启动redis客户端 双击运行“redis-cli.exe”即可完成redis客户端的启动,默认连接本季的6379端口,如果redis客户端与redis服务端不在同一台服务器,可以修改“redis.windows.conf”配置文件中的【bind 127.0.0.1】为实际的ip地址即可
4、设置redis的字符串值 在redis客户端窗口中输入设置值的命令 set,命令:set str1 Hello Wrold,回车显示OK,表示设置成功
5、判断是否存在指定的redis键 在redis客户端窗口中输入判断键的命令 exists,命令:exists str1,回车显示1,表示存在键;显示0,表示不存在键
6、读取redis的字符串值 在redis客户端窗口中输入读取值的命令 get,命令:get str1,回车显示nil,表示键不存在。显示其字符串内容,就是键str1对应的值
7、删除redis的字符串值 在redis客户端窗口中输入删除值的命令 del,命令:del str1,回车显示1,表示删除成功
redis如何创建MYSQL数据库
应用Redis实现数据的读写,同时利用队列处理器定时将数据写入mysql,此种情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保证mysql与redis的数据同步,二者数据同步的关键在于mysql数据库中主键,方案是在redis启动时去mysql读取所有表键值存入redis中,往redis写数据时,对redis主键自增并进行读取,若mysql更新失败,则需要及时清除缓存及同步redis主键。
String tbname = “login”;
//获取mysql表主键值–redis启动时
long id = MySQL.getID(tbname);
//设置redis主键值–redis启动时
redisService.set(tbname, String.valueOf(id));
System.out.println(id);
long l = redisService.incr(tbname);
System.out.println(l);
Login login = new Login;
login.setId(l);
login.setName(“redis”);
redisService.hmset(String.valueOf(login.getId), login);
boolean b = MySQL.insert(“insert into login(id,name) values(” + login.getId + “,’” + login.getName + “‘)”);
/**
*
* 队列处理器更新mysql失败:
*
* 清除缓存数据,同时主键值自减
*/
if (!b){
redisService.delKeyAndDecr(tbname, “Login:”+String.valueOf(login.getId));
}
System.out.println(redisService.exists(“Login:”+String.valueOf(login.getId)));
System.out.println(redisService.get(tbname));
【redis数据库教程】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引用不当,请联系我们修改。
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yuntue.com/post/56462.html | 云服务器网,转载请注明出处!